《姓氏起源》一书对“宋”姓起源的解释:周武王克商灭纣,建立周朝,封微子(商王后裔)于商丘,建立宋国,共传36代,亡于楚国。宋亡国后,原王公之族散居各地,以原国“宋”为姓,乃成宋姓。上述解释中不能得出的历史信息是
A. 周朝实行分封制和宗法制
B. 诸侯争霸是宋亡国的主要原因
C. 周礼是维护中央集权统治的有利工具
D. 反映了我国古代早期统治制度的基本特点
成语“黎民百姓”今指普通老百姓,但“百姓”原指贵族阶级,后来随着“百姓”地位的降低,才和“黎民”一起成为一般平民的统称。以下关于“百姓”词义的变化,认识正确的是
A. 词义变化最早发生在春秋战国,反映了土地私有制产生,宗法制遭到破坏
B. 词义变化最早发生在隋唐时期,反映了世家大族的衰落,科举制的推行
C. 词义变化最早发生在两宋时期,反映了商品经济的发展,市民阶级扩大
D. 词义变化最早发生在近代以后,反映了西方民主平等思想的广泛传播
经济结构的变动通常表现为所有制结构、产业结构等的调整。阅读以下材料:
材料一鸦片战争以后,西方列强的经济侵略,摧毁了中国自身孕育的资本主义萌芽,瓦解着中国传统的封建经济,把中国卷入世界资本主义市场。中国面临“千古未有之变局”。
——摘自《历史学家茶座》
材料二1952~1956年我国所有制结构变动表
类型 | 1952年 | 1956年 | |
公有制经济 | 国营经济 | 19.1% | 32.2% |
合作社经济 | 19.1% | 53.4% | |
公私合营经济 | 0.7% | 7.3% | |
私有制经济 | 资本主义经济 | 6.9% | 不足1% |
个体经济 | 71.8% | 7.1% |
材料三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鸦片战争后,中国经济结构变动的表现。导致这种变动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2)据材料二,建国后我国所有制结构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指出这种变化的主要因素及其对我国社会性质产生的影响。
(3)据材料三,指出这一时期我国所有制结构又发生怎样的变化?这一变化有何积极作用?
(4)综上所述,就近现代中国经济结构变化的过程谈谈你的认识。
生产力的发展及生产关系变革推动了历史的进步。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春秋战国时期,铁制农具已在相当大范围内得到使用和推广,铁器作为一种新的生产力因素,为促进社会生产创造了条件。同时又普遍使用了牛耕。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小土地私有制逐步确立,一家一户的个体小农生产应运而生。
——摘编自朱绍侯《中国古代史》
材料二第一次工业革命使工厂制度代替了过去的工场手工业。第二次工业革命后,一些新兴的工业部门,如电力工业、汽车工业等,由于生产技术和产品结构的复杂,因此企业的规模日益扩大,以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要求,作为超大规模企业的垄断组织出现。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近代史编》
材料三1953年中共中央正式提出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包括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和社会主义改造两方面内容,简而言之,就是“一化三改”的内容。它体现了发展生产力与变革生产关系的有机统一。1956年国民收入中公有制经济占92.9%,这表明社会主义公有制成为主要的所有制形式,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建立起来了。
——摘编自郭大钧《中国当代史》
(1)根据材料一说明春秋战国时期生产力发展的主要表现及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主要成就,说明两次工业革命使生产的组织形式发生的变化。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三改”是哪三个方面的改造,概括“三改”的历史意义。
下面是研究者根据二战后的世界发展史所作的简图。此图可以用来说明
A. 国际政治经济秩序不断完善
B. 世界政治格局决定着经济体系
C. 经济全球化趋势进一步加强
D. 政治格局与经济体系相互影响
在不结盟运动兴起时,美国和其他一些帝国主义国家对不结盟运动进行威胁利诱,苏联鼓吹自己是不结盟运动的“天然盟友”。这表明不结盟运动
A. 冲击着美苏霸权主义
B. 得到了美苏两国支持
C. 加剧了美苏间的斗争
D. 推动了民族解放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