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清初有人指出:夏商周以后,逐渐变成了一个功利世界,所有的礼乐刑政、制度、理财用人...

清初有人指出:夏商周以后,逐渐变成了一个功利世界,所有的礼乐刑政、制度、理财用人之道,都是用私心造就的,因此程、朱向君王提出责难,要他们首先正心诚意,并不是不切合实际。在此人看来,朱熹提出“存天理,灭人欲”

A. 强调了君主专制的合理性

B. 压制了人正常的物质需求

C. 否定了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D. 有利于约束统治者的行为

 

D 【解析】从材料来看,此人指责三代以后所有的制度都是私心私欲的反映,所以程、朱等理学家才要求君主要正心诚意,纠正偏差。据此可知,此人认为朱熹提出的“存天理,灭人欲”针对的是君主的私欲,有利于约束君主行为,故D项符合题意。B、C两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A项不符合材料的主旨,排除。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中写到:“学校,所以养士也。然古之圣王,其意不仅此也,必使治天下之具皆出于学校。而后设学校之意始备。”这反映出他的政治设想是

A. 士人参政分享国家政治权利

B. 君主应该利用学校培养人才

C. 推翻君主专制,建立民主政治

D. 恢复宰相与君主共议国事传统

 

查看答案

北宋僧人契嵩说:儒教“大有为”而“治世”,佛教“大无为”而“治心”,二者皆“圣人之教也,其所出虽不同,而同归于治”。这反映了。

A. 儒学统治地位发生动摇

B. 儒、佛开始出现合流

C. 佛教成为社会主流思想

D. 佛教主动适应社会现实

 

查看答案

有人认为,中国古代的文官不仅是管理系统中的工具,而且是一个有意识形态的群体。这里的“意识形态”最早可以追溯到

A. 宋明

B. 春秋战国

C. 秦朝

D. 西汉

 

查看答案

隋唐初创时,以儒经作为考试内容,儒学多门,章句繁杂,李世民令颜师古订五经文,撰成《五经定本》,又令孔颖达等作《五经正义》,作为儒学经典的正统解释。从此以后,经有定本,疏有正义。其主要目的在于

A. 减轻考生的课业负担

B. 加强思想上的大一统

C. 确立儒家的社会地位

D. 规范儒学的学术研究

 

查看答案

董仲舒提出的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的三纲思想,构建了国家与家族之间的纵向顺从关系,同时将忠孝引入政治领域,使君臣关系披上了天地之道的外衣。材料观点意在说明董仲舒

A继承了儒家原始的民本思想

B.完善了儒家学说的思想体系

C.将儒家学说提升为统治思想

D.强化了家国同构的封建秩序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