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有学者认为:中国古代科技固然成绩突出,但“这些成果在技术方面停滞于农业和手工业的...

有学者认为:中国古代科技固然成绩突出,但“这些成果在技术方面停滞于农业和手工业的经验工艺的水平上,在理论上始终贯穿着天人合一的思想,以变幻莫测的道、气等概念来建构学术体系……混有大量的荒诞不经的反科学的成份”。这主要表明中国古代科技

A. 具有很强的封闭性

B. 求善而不在存真

C. 缺乏理性精神

D. 落后于西方国家

 

C 【解析】A、B、C三项都是中国古代科技的特点,中国的古代科技长期领先世界,D项明显错误。根据关键信息“始终贯穿着天人合一的思想”、“大量的荒诞不经的反科学的成分”可知,中国古代科技成果突出,但轻视理论构建,缺乏理性精神,故C项正确。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清代学者戴震认为:“天理者,节其欲而不穷人欲也。……圣人之道,使天下无不达之情,求遂其欲而天下治。后儒不知情之至于纤微无憾,是谓理,而其所无理者,同于酷吏之所谓法。酷吏以法杀人,后儒以理杀人,浸浸乎舍法而论理,死矣,更无可救矣。”材料

A. 否认“天理”的存在

B. 具有朴素唯物主义色彩

C. 认为“理”“欲”相统一

D. 体现了早期民主启蒙思想

 

查看答案

“是以《大学》始教,必使学者即凡天下之物,莫不因其已知之理而益穷之,以求至乎其极。至于用力之久,而一旦豁然贯通焉,则众物之表里精粗无不到,而吾心之全体大用无不明矣。”这段话意在强调

A. 发明本心

B. 致良知

C. 格物致知

D. 心外无物

 

查看答案

清初有人指出:夏商周以后,逐渐变成了一个功利世界,所有的礼乐刑政、制度、理财用人之道,都是用私心造就的,因此程、朱向君王提出责难,要他们首先正心诚意,并不是不切合实际。在此人看来,朱熹提出“存天理,灭人欲”

A. 强调了君主专制的合理性

B. 压制了人正常的物质需求

C. 否定了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D. 有利于约束统治者的行为

 

查看答案

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中写到:“学校,所以养士也。然古之圣王,其意不仅此也,必使治天下之具皆出于学校。而后设学校之意始备。”这反映出他的政治设想是

A. 士人参政分享国家政治权利

B. 君主应该利用学校培养人才

C. 推翻君主专制,建立民主政治

D. 恢复宰相与君主共议国事传统

 

查看答案

北宋僧人契嵩说:儒教“大有为”而“治世”,佛教“大无为”而“治心”,二者皆“圣人之教也,其所出虽不同,而同归于治”。这反映了。

A. 儒学统治地位发生动摇

B. 儒、佛开始出现合流

C. 佛教成为社会主流思想

D. 佛教主动适应社会现实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