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唐初,以三省长官为宰相。从贞观年间开始,皇帝开始任命中央其他官员为相。这些非三省...

唐初,以三省长官为宰相。从贞观年间开始,皇帝开始任命中央其他官员为相。这些非三省长官的宰相有各种名义,如参知机务、参预朝政、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等。这样做的目的是

A. 加强政府职能

B. 减少皇帝决策失误

C. 加强皇权、削弱相权

D. 帮助皇帝处理政务

 

C 【解析】在贞观年间,皇帝开始在三省以外选择官员参与机要,这样就使得同为丞相的官员增多,以便于达到削弱相权,加强皇权的目的,故C项正确;加强政府职能不是增设三省六部之制主要目的,故A项错误;皇帝决策不受宰相的约束,故B项错误;丞相职责就是帮助皇帝处理政务,故D项错误。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据《资治通鉴·唐纪八》记载,贞观年间,唐太宗签署了征收十八岁以下体壮者当兵的敕书,但魏征就是不肯属敕。魏征只是门下省正五品的给事中,居然有权阻止最高指示的下达。这主要是因为

A. 皇帝昏庸大臣操纵朝政

B. 门下省参与决策程序制度化

C. 门下省可监察政府政令实施

D. 分割相权避免君主独裁

 

查看答案

清代学者赵翼在《廿二史札记》中指出:“两汉以外戚辅政,国家则受其祸。”两汉时期频频出现外戚干政,在本质上反映了

A. 外戚与皇家的特殊关系

B. 分封制度的残余影响

C. 中央集权制度不够完善

D. 专制政治的权力异化

 

查看答案

《汉书》记载“秦兼四海,以为周制微弱,终为诸侯所丧,故不立尺土之封,分天下以为郡县。”据此,可以初步得出这样的判断

①秦朝统治者对分封制的弊端有比较清醒的认识

②周朝末年,宗法制和分封制趋于瓦解,出现了“礼崩乐坏”的局面

③秦朝统治者将郡县制推广到全国

④为防止分封制的弊端,所有官员都由皇帝任免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③

C. ②③④

D. ①②④

 

查看答案

春秋之世,国君“为天子之同姓者十之六……国中之卿大夫皆公族也,皆世官也”。秦始皇设职授官,说明了政治权力等级世袭的终止,它从政治结构上保证了大一统帝国的存在。材料所述变化表明

A. 官僚政治有利于国家统一

B. 世卿世禄确保了王位世袭

C. 分封制不利于权力的世袭

D. 贵族政治有利于国家统一

 

查看答案

《赢政的道》一文中写道:“始皇帝赢政比较黏糊,只要走进历史,不管你是否乐意,也无论你停在哪一段儿,他都将不请自来,躲不掉也避不开。”作者这样评价秦始皇,主要是基于他

A. 确立了后世两千多年的国家政治框架

B. 开始实行郡县制加强对地方的管理

C. 确立了三公九卿的中央制度

D. 开始用军功爵制代替世卿世禄制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