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故古者圣人以人之性恶,以为偏险而不正,悖乱而不治,故为之立君上之执以临之,明礼...

故古者圣人以人之性恶,以为偏险而不正,悖乱而不治,故为之立君上之执以临之,明礼义以化之,起法正以治之,重刑罚以禁之,使天下皆出于治,合于善也。此言论说明荀子

A.重视礼义教化               B.强调严刑峻法

C.礼法并施                   D.提倡上善若水

 

C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立足于考查学生对材料的全面、准确的解读能力。材料强调了通过“明礼仪,起法正,重刑法”,既崇尚礼制,又注重法治,即“隆礼重法”,才能达到天下皆治而善。由此可知看出荀子主张礼制与严刑并用。所以答案选C。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所谓不知《春秋》,不能涉世;不精《老》《庄》,不能忘世;不参禅,不能出世。从中可以看出儒家思想的特点是

A. 注重以人为本的理念

B. 注重研究社会现实

C. 着重研究人与自然的关系

D. 重视研究人的前世来生

 

查看答案

稷下学宫(大约创建于齐桓公时期,至齐王建时衰弱)是古代齐国设立的一处专供各地学者著书论辩、传道授业的场所和机构,是我国最早的由政府创办的高等学府,也是我国最早的多学科的社会科学院。关于稷下学宫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稷下学宫具有政府的咨询参议机构的性质

B.当时云集稷下的主要学者有孟子、荀子等

C.文学游说之士在此相互切磋驳难,形成了当时思想界的百家争鸣的局面

D.培养出了诸如孔子、董仲舒等儒学大家

 

查看答案

西方学者认为公元前6世纪至公元前3世纪是人类文明的“轴心时代”,人类首次觉醒,理性思维所创造的精神文化决定着其后诸民族的文化走向。在当时的中国最具有典型意义的现象是

A. 诸子并立,百家争鸣    B. 以法为教,焚书坑儒

C.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D. 崇儒尚佛,兼收并蓄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汉代宰相是首长制,唐代宰相是委员制。最高议事机关又称政事堂。一切政府法令,须用皇帝诏书名义颁布者,事先由政事堂开会议决,送进皇宫划一敕字,然后由政事堂盖印中书门下之章发下。没有政事堂盖印,即算不得诏书,在法律上没有合法地位……必得中书、门下二省共同认可,那道敕书才算合法。

(1)根据材料一,唐代的丞相制度与汉朝相比有什么变化?起到了什么作用?

材料二唐太宗发现有一人诈伪做官,便下令处死。但负责审理此案的官员戴胄说:“法者,国家所以布大信于天下;言者,当时喜怒之所发耳,陛下发一朝之忿而许杀之,既知不可置之于法,此乃忍小忿而存大信也。”唐太宗被迫收回成命,对他说:“法有所失,公能正之,朕何忧也!”

(2)结合材料与所学知识指出,唐初君主的权力受到哪些方面的制约?据此,唐朝的君主专制制度呈现出怎样的特点?

材料三明太祖说:“自秦始置丞相,不旋踵而亡。汉、唐、宋因之,虽有贤相,然其间所用者,多有小人,专权乱政。今我朝罢相,设五府、六部……分理天下庶务,彼此颉颃,不敢相压。事皆朝廷总之,所以稳当。”

(3)根据材料三,明太祖废丞相的理由是什么?

(4)唐代和明代丞相制度的变革反映了何种趋势?对历史发展所起的作用是否一致?为什么?

 

查看答案

依样葫芦画不难,葫芦变化有千端。画成依样旧葫芦,要把葫芦仔细看。是清代一位军机大臣对工作的描述。它说明军机大臣的职能主要是

A. 与皇帝共治国事

B. 根据皇帝的旨意拟发谕旨

C. “事无不总,负责执行政令

D. 掌审议,负责审核政令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