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地方志记载:“正(德)、嘉(靖)以前,仕之空囊而归者,闾里相慰劳,啧啧高之;……嘉(靖)、隆(庆)以后,仕之归也,不问人品,第问怀金多寡为重轻。”这种现象本质上说明( )
A. “吏治之坏,根于士风” B. “圣人治吏不治民”
C. “习俗移志,安久移质” D. “治官化民,其要在上”
北宋初期,行使检察职能的御史大夫弹劾官员时很少涉及宰相。至北宋中期,御史与宰相“分为敌垒,以交战于廷”。这种现象反映了
A. 君主权力得到进一步强化
B. 官僚内部斗争集中于相位之争
C. 监察官员与宰相权力对等
D. 宰相位尊权重的传统开始改变
魏晋南北朝时期,曹魏刘徽在《九章算术注》提出“以盈补虚”与“出入相补”原理贯通各公式间的关联,从而将《九章算术》中的几何知识构成一个理论体系;南朝祖冲之父子推算圆周率获得巨大成功。这表明此时期
A. 科学研究注重总结
B. 科学研究重心南移
C. 科技指导农业生产
D. 科学研究有非实用的趋向
汉代以来,儒家经典散佚,儒学内部宗派林立,各承师说,互诘不休。唐朝统治者召集当时一些著名的儒士共同撰修《五经正义》并“令天下传习” 。这一现象( )
A. 标志着儒学正统地位的确立 B. 为科举制形成打下了基础
C. 推动了三教合一的进程 D. 提升了社会文化水平
先秦时期,雅言相当于现代所谓“民族共同语”,当时各诸侯国都以雅言作为标准语。秦汉时期,各地方可使用本地的方言,政府任其自然。导致这一变化的原因是( )
A. 实行了郡国并行制 B. 分封制推动
C. 实现了文字的统一 D. 大一统思想的出现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南宋郑樵曾在《通志》中说:“置图于右,置书于左,索象于图,索理于书。”教科书中图示、图片,往往是学习历史、加深对文字内容理解的最好工具。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1)指出材料一中图一、图二中国古代中央官制名称?
(2)与图二相比,图三所反映的政治制度发生怎样变化?主要原因是什么?
(3)综合上述图一到图四所示,说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演变的趋势.
(4)基于上述解决问题的过程,分别概括历史图片和图示在学习、探究历史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