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绪皇帝的外语老师张德彝,是目击法国巴黎公社革命的中国人。他在《随使法国记》中写道:“夫乡勇乏叛,由于德法已和,盖和局既成,勇必遣撤。撤而穷无所归,衣食何赖?因之铤而走险,弄兵潢池(指微不足道的造反)”。据此,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A. 作为目击者作者的记述是真实可信的
B. 作者并没有真正理解巴黎公社的革命性质
C. 有助于国人吸取巴黎公社革命的经验教训
D. 作者对巴黎公社爆发原因的分析比较客观
下表为德国劳动力比重变化表,
时间 | 农业 | 工业 | 服务业 |
1882年 | 42% | 39% | 19% |
1907年 | 35% | 42% | 23% |
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 德国农业经济渐趋衰退 B. 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开展
C. 德国走上资本主义道路 D. 德国结束分裂完成统一
巴黎公社最高权力机构公社委员会实行集体领导,主席职务不固定,公社委员之间的地位是平等的,各自投票的效力不会受到自己职务高低的影响。这说明巴黎公社( )
A. 鼓励工人阶级参与政治 B. 推行平等的选举制度
C. 体现了三权制衡的原则 D. 实行政治生活民主化
19世纪三四十年代,法国丝织工人提出“不能劳动而生,勿宁战斗而死”和“废除君主制度,建立共和政体”的口号;英国工人在其《全国请愿书》中也提出:“劳动是一切财富的来源,劳动者对于自己的劳动果实享有优先权。人民是权力的唯一来源。”材料表明,英法工人阶级( )
A. 成为新兴政治力量 B. 推动代议制走向完善
C. 开始走向国际联合 D. 追求社会主义理想
下图为19世纪末期关于俾斯麦的一幅讽刺漫画,由此可以得知当时德国( )
A. 尚未确立近代代议制度 B. 虚假的资产阶级民主政治
C. 宰相享有最高的立法权 D. 民众毫无民主自由权利
1875年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通过后,总统马歇尔˙麦克马洪企图将他不喜欢、但得到议会支持的一位总理解除职务,他的打算落空后,进而试图解散议会,重新选举。可法国人对拿破仑三世的独裁记忆犹新,结果是总统、内阁和议会的责任在1877年进一步澄清。史学家普遍认为这
A. 使总统成为名义上的国家元首 B. 维护了“议会至上”的原则
C. 延续了内阁向总统负责的传统 D. 充分体现了三权分立的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