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穆指出:“就政府来说,皇室的变化就很大。政府中最重要者为‘相权’。因于相权的变动,一切制度也随之变动。……到了唐代,即是把以前皇室滥用之权重交还政府。”此处作者强调的是
A. 唐代中央集权得到了加强 B. 分割相权的结果是加强了皇权
C. 相权重:新界定限制了皇权 D. 削弱相权造成皇室权力的泛滥
晚唐时期,朝廷授予众多节度使同平章事的头衔,与宰相并称,号为使相,但并不行使宰相权力。北宋前期,被授予使相头衔的官员类型增加,包括亲王、枢密使、留守、节度使等。这种变化反映了北宋
A. 宰相权力的扩大 B. 君主专制的强化
C. 藩镇问题依然较严重 D. 重文轻武的基本国策
1847年,曾到过中国的英人杜麦斯在《中国札记》一书中,以近乎狂热的态度呼吁建立起一种向全体英国臣民开放的竞争性的制度,从而提高英国行政官员的水平,促进大英帝国的团结。杜麦斯的呼吁是有感于中国
A. 察举制的实行 B. 科举制的实施
C. 郡县制官员的选拔 D. 军机处的设置
隋文帝以“典吏久居其职,肆情为奸”,下令“诸州县佐吏,三年一代,继任者不得重居之”,隋文帝采取这一措施的目的是
A. 提高行政效率 B. 分割宰相权力
C. 防止吏治腐败 D. 减轻人民负担
有学者认为,从秦汉起,中国官僚体制的核心问题,一是官僚的选拔问题,二是官僚体系内部的权力制衡。隋唐解决“官僚体系内部的权力制衡”问题的独创性举措
A. 打破了世家的特权垄断 B. 丰富了官吏选拔的手段
C. 提高了决策的周密程度 D. 推动丞相制度走向解体
汉代地方封君可收取封地租税:魏晋以后历代分封多为“虚封”,只赐爵位,不予封地。明清时期,封君只发俸银和禄米,与官员无异。这种变化趋势反映了
A. 分封制的消亡 B. 宗法制的瓦解
C. 中央集权的加强 D. 君主专制的膨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