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有学者认为,中国20世纪60年代上半期的经济调整为80年代经济体制改革提供了“借...

有学者认为,中国20世纪60年代上半期的经济调整为80年代经济体制改革提供了“借鉴”。这里的“借鉴”主要指主要是指

A. 调整所有制结构

B. 实行改革开放

C. 扩大经营自主权

D. 发展乡镇企业

 

C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和经济体制改革,旨在考查学生解读信息,调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比较分析历史现象的能力。联系所学知识可知,20世纪60年代的中国,经济领域实施“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其中“调整”指调整经济的经营自主权;20世纪80年代的中国,实施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调整的是土地经营自主权,综上所述,二者的共同之处为扩大经营自主权,C项正确。1956年,三大改造完成后,中国的经济所有制为社会主义公有制,从未改变,A项不符合史实,排除。B、D两项都是20世纪80年的经济体制改革的内容,都不符合题意,均排除。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1956年,国务院副总理陈云提出了三个主体、三个补充的观点,即以国家经营和集体经营、计划生产、国家市场三者为主体,而以个体经营、自由生产、自由市场三者为补充。陈云的这一观点

A. 落实八大二次会议的具体措施

B. 总结“一五”计划建设经验的成果

C. 建立市场经济体制的理论来源

D. 突破苏联经济模式的有益探索

 

查看答案

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民用企业布置在东北地区的有50个,中部地区有32个,军用企业布置在中西部地区的有35个,但上海、江苏、广东、浙江等地均是空白.这反映了

A. 便于苏联就近对中国援助

B. 保障国家经济安全的需要

C. 东南地区的工业体系完善

D. 加强中国工业实力的要求

 

查看答案

抗战时期,以四川为中心的大后方经济迅速发展,至1944年,其工厂占了国统区工厂总数的88.63%(如下表所示).这种历史现象

年份

1937.7

1939

1940

1941

1942

1943

1944

总计

工厂

数量

234

419

517

306

1061

1376

549

5462

 

 

A. 是“国民经济建设运动”成果体现

B. 标志着当时中国的社会重心西移

C. 使中国的工业区域布局渐趋平衡

D. 为中国工业化奠定了初步基础

 

查看答案

1914﹣1924年间,中国兴起了一轮新的实业投资热,这被史学家称为继洋务运动后的第二次工业化浪潮。着两次工业化浪潮都

A. 体现了政府的主导作用

B. 与外部国际环境有关

C. 推动了政治体制的变化

D. 承担民主革命的重任

 

查看答案

1913年北洋政府宣布凡是清朝“保护兴业各法令”,对于民国国体没有抵触的,仍然适用,还要求各省民政长提倡工商业,对所有商办公司进行保护和维持。这说明

A. 辛亥革命没有消除封建制度残余

B. 北洋政府采取保护民族企业政策

C. 北洋政府是民族资产阶级的政府

D. 北洋政府为了增加税收而放宽了限制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