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者舜耕历山,陶河滨,鱼雷泽,尧得之服泽之阳,举以为天子。”后世的哪一思想最能说明这一现象
A. 儒家“仁爱”思想
B. 墨家“尚贤”思想
C. 道家“无为”思想
D. 法家“法治”思想
蔡元培赞扬孟子时说:“提倡民权,为孔子所未及焉。”下列史实能说明这一观点的是( )
A. “民以君为心,君以民为本”
B.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C. “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亦覆舟”
D. “以德兼人者王,以力兼人者弱,以富兼人者贫”
荀子曰:“川渊深而鱼鳖归之,山林茂而禽兽归之,刑政平而百姓归之,礼义备而君子归之。”这说明荀子主张
A. 爱护山林,保护环境
B. 以刑辅德,人定胜天
C. 礼法并施,政治清明
D. 天人和谐,共同发展
孔子讲“礼”,孟子重“义”,荀子也说:“先王恶其乱也,故制礼义以分之。”先秦儒家讲求“礼”“义”的主要目的是
A. 规范社会秩序
B. 强化中央集权
C. 构建平等社会
D. 缓和诸侯纷争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秦汉以来,“刑罚类杂、频异,且严酷”。《北魏律》规定了死、流、宫、徒、鞭、杖六种法定刑,《北齐律》承其后,最终确立了死、流、徒、鞭、杖五刑。《北齐律》废除宫刑,北周进一步废除肉刑。……北魏之前的缘坐的范围甚广,特别是出嫁妇女既随夫家受诛,又随父家受戮。北魏孝文帝以诏令特加缩小:非犯干名犯义之重罪者,缘坐处死皆止其身。北齐、北周更多次明令轻罪“重教化、轻刑罚”。……此外,自先秦以来,大刑之间就缺乏过渡、差等较大。如罪重于徒,不至死,怎么判定?……从北魏开始,大刑之间出现弹性,北齐时流刑已成为一种法定刑作为死刑与徒刑的中间刑,北周又将流刑按里程分为五等,使流刑更为规范化,进而填补了自汉文帝以来死刑与徒刑之间的差等。这一时期的刑法制度改革,为隋唐以后封建五刑的定型奠定了基础。
——据曾宪义《中国法制史》等
(1)根据材料,概括北朝刑法制度改革的主要趋势。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北朝刑法制度改革的积极意义。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中囯古代地缘政治空间结构是一种圈层结构,它以中原地区为核心,不断向外部空间进行扩展。从秦汉到明清,圈层结构经过两千年的空间扩散,外部达于自然边疆,内部结构相互融合,逐步形成核心—边缘—边疆的圈层梯度分布,行政管理层次上的政区、城、镇、乡村的等级系列……并逐渐成为一种稳定的模式。
——摘编自姚晓瑞《中国古代地缘政治空间结构过程及模式研究》
解读材料,从中提炼出一个观点,并结合中国古代政治史的相关史实加以论述。(要求:观点合理、史实明确、史论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