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3年l月,《京报副刊》举行了一次征求“青年必读书”的活动,开列书目者有78位,每人推荐10本书。统计结果,按得票数计算前五位的分别是《史记》、《资治通鉴》、《孟子》、《胡适文存》、《中国哲学史大纲》(胡适著)。这表明
A. 国人对国学的认知趋向客观
B. 新文化运动儒学批判不彻底
C. 民主与科学思想不符合中国需要
D. 教育救国成为中国社会各界共识
1904年,上海天足会发行了书目30多种,其中包括《张尚书(之洞)劝戒缠足章程叙》、《袁宫保(世凯)劝戒缠足示》、《劝戒缠足示谕》等。材料说明
A. 辛亥革命推动了社会习俗变迁
B. 社会各阶层普遍接受废止缠足
C. 社会精英倡导移风易俗
D. 戊戌变法影响习俗变迁
下图为1958年创作,反映人民公社化运动中集体食堂的宣传画,这表明人民公社化运动
A. 保障了工业建设的原料需求
B. 促进了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
C. 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
D. 提高了农民的生活水平
洋务运动是晚清政府在内优外患的危急形势下的一场自救运动。自强运动的各项措施中,除京师同文馆是由总理衙门直接管辖外,其他各种设置如机器局、船政局、招商局、矿务局等,都是由地方督抚大员经办,各自为政。这表明
A. 政府未能对工业建设统筹规划
B. 内忧外患冲击政权
C. 政府信任汉族官僚
D. 中央集权的政治结构开始瓦解
“1926年9月被人嗤之以鼻的国民党人攻下了长沙、岳州、武昌和汉口。1927年春他们拿下了南京和上海,到1928年6月,北京和整个中国北方都归他们统治了。”与这则新闻报道相关的中国政局变化的信息是
A. 国民党反袁斗争取得胜利
B. 北洋军阀的统治基本结束
C. 日本侵华受到了有效遏制
D. 南京临时政府统治的建立
甲午战争后,海军一兵舰千总郑祖彝在给上级的条陈中说:“海军所有章程,除衣冠语言外,均当采用西法。万不得采择与中国合宜者用之,不合宜者去之。盖去一不合宜,则生一私弊。”这种观点
A. 批评了李鸿章指挥不当
B. 表露出崇洋媚外的思想
C. 未能深入反思洋务运动
D. 认识到中体西用的弊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