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1920年相比,1936年中国工业产品中,手工制造业产品的比重由32.2%降为26.1%,而在市场商品总值中农业产品的比重由42.3%增为44.8%,剔除价格因素,仍比1920年略有增加。这反映了我国
A. 近代民族工业没有得到发展 B. 近代经济发展受到列强阻碍
C. 近代农业和手工业发展相对均衡 D. 工业化进程有所发展但仍是农业国
一种名为“人造自来血”的补药曾在近代中国流行,如图是1911年11月刊登在《申报》上的广告,这则广告折射出
A. 革命党人把广告当作发动武昌起义的宣传工具
B. 民国成立后商人积极投身中国政治变革的浪潮
C. 知识分子利用广告形式发动群众进行广泛宣传
D. 民主共和已成为当时中国社会民众的普遍共识
下表是1901—1911年中国各主要工业部门发展情况
门类 | 纺织业 | 缫丝业 | 面粉业 | 火柴业 | 水电业 | 机器业 | 矿冶业 |
新增数量(家) | 82 | 70 | 53 | 28 | 60 | 20 | 73 |
新增资本额(万元) | 1332.1 | 556.9 | 786.8 | 130 | 3813.8 | 352.1 | 2272.9 |
表格中各主要工业部门发展情况说明
A. 民族工业仍以轻工业为主
B. 民族工业是国民经济的主体
C. 近代工业的结构日趋平衡
D. 民族工业发展状况极为困难
清代前期,杭、嘉、湖三府是蚕茧丝绸的集中产地,到18世纪末至19世纪二、三十年代,珠江流域蚕桑业快速发展,赶上杭、嘉、湖三府。这一变化源于
A. 棉纺织业成为杭嘉湖地区新兴产业 B. 区域间经济交流日益频繁
C. 珠江流域民营手工业技术发展迅速 D. 清政府厉行闭关锁国政策
《宋史·食货志·钱币》载:蜀地诸豪以时聚首,同用一色纸印造,印文用屋木人物,铺户押字,朱墨间错,以为私记,收入人户见(现)钱便给交子,无远近行用,动及百万。这表明此时的交子是
A. 自由流通的货币 B. 最早正规的纸币
C. 兑换货币的凭证 D. 国家发行的债券
古代冶炼时,在地面上挖出缶状炉缸,内层涂以耐火泥,上置顶盖,将生铁料烧成熔融或半熔融状态,鼓风吹炼并加搅拌,使成为熟铁,这一技术始于
A. 西周 B. 两汉 C. 南北朝 D. 明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