者白钢在《中国政治制度史》中说:“元朝的行省实际上是封建中央集权分寄于地方……它负责处理境内政治、军事、经济等各类事务。此外行省还有一个重要职能是聚集境内财富,以供中央需要。”下列对材料理解准确的是
A. 行省制逐渐导致地方势力膨胀
B. 行省制下地方权力相对较大
C. 行省制体现了分权与制衡原则
D. 行省是元朝最高的行政机构
钱穆在评价科举制度时说:“必有大批应举人,远从全国各地,一度集向中央,全国各地人才,都得有一次之大集合。不仅政府与社会常得声气相通,即全国各区域,东北至西南,皆得有一种相接触相融洽之机会,不仅于政治上增添其向心力,更于文化上增添其调协力。”钱穆意在强调科举制
A. 促进了文化融合
B. 维护了社会公平
C. 有利于专制统治
D. 加强了民族团结
明代表面上废除宰相,皇帝直接指挥六部,百司政务,实际上多半依靠“票拟”定夺,皇帝的意志和核心权利受到内阁诸臣极大的左右限制。由于“票拟”是下达皇帝诏令的正常途径,所以明代内阁限制皇帝滥用手诏、中旨的斗争,更加制度化。对此合理的解释是
A. 君主专制制度空前强化
B. 早期民主思想开始出现
C. 中央集权制度遭到削弱
D. 古代行政体制日益完备
王国维在《殷周制度论》中说:“故天子诸侯之传世也,继统法之立子与立嫡也……立贤之利过于立嫡,人才之用优于资格,而终不以此易彼者,盖惧大名之可藉,而争之易生,其弊将不可胜穷。”王国维这段话的主要含义是
A. 指出嫡长子继承制的弱点
B. 嫡长子继承制不符合历史发展规律
C. 嫡长子继承制是最好的权力交接制度
D. 强调嫡长子继承制出现的必然性
历史高考诸题中,得分最低的一般是自拟题目的材料论文题。而我们一旦掌握正确的解题思路与方法,此类题目则最容易得高分、满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2017全国文综1卷第42题)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表1
时间 | 中国 | 外国 |
14—15世纪 | 朱元璋在位期间,与占城、爪哇、暹罗等30余国进行官方贸易。 废除丞相制度。 郑和七下西洋,是世界航海史和中国古代对外交往史上的壮举。 | 德国人古登堡发明了最早的印刷机。 哥伦布到达美洲大陆。 佛罗伦萨200余家纺织工场雇佣3万余名工人。 |
16世纪 | 张居正进行赋役合一、统一征银的“一条鞭法”改革。 李时珍《本草纲目》刊刻。 玉米、番薯、马铃薯等高产作物传入中国。 汤显祖出生,代表作《牡丹亭》表现男女主人公冲破礼教束缚,追求爱情自由。 | 哥白尼提出“太阳中心说”。 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到中国,传播了西方自然科学知识。 莎士比亚出生,代表作《哈姆雷特》。 |
17世纪 | 朱子学在日本为官方推崇,成为显学。 茶叶大量输往欧洲。 宋应星《天工开物》刊刻。 美洲白银大量流入中国。 郑成功收复台湾。 | 英国入侵印度,英属东印度公司在印度开展殖民活动。 英国早期移民乘“五月花号”到达北美。 |
——据李亚凡编《世界历史年表》等
表1为14—17世纪中外历史事件简表。从表中提取相互关联的中外历史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写明论题,中外关联,史论结合。)
(1)认真阅读题目设问要求,简述你对题目要求的理解认识。
(2)列举题干材料中“中外关联”的历史史实,并解释相关联系。
(3)从第2问你所列中外关联史实中,进一步概括提出论题(题目)、论点。
(4)表1为14—17世纪中外历史事件简表。从表中提取相互关联的中外历史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写明论题,中外关联,史论结合。)
注:要有题目、观点(论点)、论据(可以摘抄材料)、论证过程。
(5)比较第17题,谈谈你对“建构历史时空知识体系,是应对高考历史考题的必需准备”观点的理解。
建构历史时空知识体系,是应对高考历史考题的必需准备。历史时空的知识体系建构,不仅仅是同一时空下历史知识的简单罗列,而是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关联知识、概括提炼时代特征、发现历史线索或发展规律。据此,以18、19世纪中外历史时空为例,结合所学,完成下列问题。
(1)列举18、19世纪发生的重大历史史实(事件、现象等)。
要求:外国15个,中国9个。
(2)在前面所列历史史实中,选出有关联的3个历史史实,并说明其相互关系。
示例:随着新航路开辟、殖民掠夺与扩张,世界逐渐联系成为一个整体,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开始形成。(注:照抄示例不得分)
(3)据所列史实,分别概括指出18、19世纪时期中外历史的时代特征。
(4)综合上述,概括指出18、19世纪历史发展线索或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