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董仲舒《春秋繁露》
材料二天理流行,触处皆是,暑往寒来,川流山峙,“父子有亲,君臣有义”之类,无非这理。
——《朱子语类》
材料三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
天子之所是未必是,天子之所非未必非,天下亦遂不敢自为是非,而公其是非于学校。
——黄宗羲《原君》
请回答:
(1)材料一集中反映了董仲舒哪些思想主张?对于西汉王朝统治有何意义?
(2)理学又被称为“新儒学”,据材料二说明其“新”在何处?
(3)材料三作者提出了哪些新的观点?这些观点形成的经济根源是什么?
(4)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历程。
为调动知识分子参与社会主义建设的积极性,1956年毛泽东提出在学术问题上“百花齐放”,艺术问题上“百家争鸣”的方针。它是建设新中国科学文化事业的正确方针和根本保证。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基本内容是:中国共产党必须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1918年鲁迅发表了《庶民的胜利》《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等一系列文章,宣传马克思主义。
《诗经》奠定了中国文学现实主义传统的基础,被后世列为儒家经典。
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是中国学术文化、思想道德发展史上的重要阶段,奠定了中国思想文化发展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