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学者认为:“明淸之际……一些思想家以前所未有的犀利笔锋对以往正统宋明理学做出了总结性批判,从儒学内部逐渐发展出一个脱离程朱理学樊篱的、异质的新思想系统。”材料所说的“异质”
A. 没有突破先秦儒家思想的范畴
B. 体现了新兴市民阶层的诉求
C. 是封建晚期“西学东渐”的产物
D. 对当时中国的社会转型影响巨大
宋代以后的儒学逐渐走向理论化、思辨化,还影响到文学艺术等领域,苏轼在论画时说:“至于山石竹木,水波烟云,虽无常形,而有常理。”这体现了儒学发展史上的何种认识论
A. 理一气二
B. 反省内心
C. 格物致知
D. 知行合一
南宋理学集大成者朱熹说:“宇宙之间一理而已。天得之而为天,地得之而为地,凡生于天地之间者,又各得之以为性;其张之为三纲,其纪之为五常,盖皆此理之流行,无所适而不在。”其说要表达的核心意思是
A.“理”在人身上就是人性
B.“理”在社会实践中就是三纲五常
C.“理”是世界构成的本原
D.三纲五常是先天存在的衡量标准
“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静胜躁,寒胜热。清静为天下正。”下列言论与上述材料的精神实质最为接近的是( )
A. 国无常强,无常弱。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弱则国弱
B. 道常无为而无不为。侯王若能守,万物将自化
C. 道之大原出于天,天不变,道亦不变
D. 父子君臣,天下之定理,无所逃于天地之间
王敬川在《儒学的现代走向》一文中说,孔孟在处处“碰壁”后曾有如下的言论:(孔子“苟有用我者,期月而已可也。三年有成。”(孟子)“如欲乎治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这反映了当时
A. 儒学低下的社会地位
B. 儒者具有经世济民的担当精神
C. 儒者抱有重构伦理道德的愿望
D. 社会转型的必然趋势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关羽,字云长。三国时期蜀国大将,戎马一生,忠勇过人,但也刚愎自用,后败走麦城,被擒身亡。魏晋南北朝时期关羽故事已在民间流传,但基本忠于历史原貌,以英雄义士而非神人、圣人形象出现。唐中期,荆州民众开始自发兴建庙宇奉祀关羽,但诗人们咏三国故事还是以诸葛亮和刘备为主,很少有诗涉及关羽。北宋时期关羽的忠义勇武精神受到重视,统治者一路加封,关羽由“侯”而“公”而“王”,成为护佑国家的最高武神。而正一派道士编造关公战蚩尤的故事,关羽又成了道教的财神。元代时关羽又成为皇帝参加的“镇伏邪魔护安国”法事的“监坛者”,人们相信关羽的驱邪镇魔的作用。明中叶以后,其庙与“孔庙”并称,关羽成为知名度超过孔圣人的“武圣”。每年五月十三,国家和民间都要举行盛大的祭祀活动。加上宋元以来戏曲小说的影响,关羽信仰日盛,明末清初“关帝庙”遍及全国大小城市和村落,成为全民各个阶层特别是游民和行商所接受和崇拜的“关帝”,而且随着华侨走向世界。
——摘编自袁行霈、严文明《中华文明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不同角度概括历史上关羽崇拜形成过程中的变化。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历史上关羽崇拜形成发展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