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旭麓认为,辛亥革命、国民革命、解放战争分别推翻了清政府、北洋军阀政府、国民党政府,构成了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三次高潮。这“三次高潮”的相同点是
A. 领导阶级和革命前途
B. 革命结果与指导思想
C. 革命性质和革命任务
D. 革命对象与领导阶级
1938年3月罗斯福亲信卡尔逊在《关于中国西北部军事活动的报告》中说:中国广大民众具有一种崭新而且不寻常的民族主义精神;日本步兵在应对传统军事战役时效率较高,但面对没有固定成法可循的战术时却无所适从。这一报告( )
A. 高度评价了国民政府进入相持阶段后的积极防御作战
B. 认为抗日战争后中国近代民族主义意识方才真正觉醒
C. 充分认可共产党发动人民群众坚持游击战的正确战略
D. 支持国民政府调整片面抗战路线和单纯正面会战战略
“将他们‘轰’下了台,这样重大的决定,不是经共产国际提出,而是由中国共产党自己做出,在党的历史上是第一次。”这一“重大的决定”反映了中国共产党
A.摆脱了苏联模式的影响
B.开始独立领导中国武装斗争
C.政治上从幼稚走向成熟
D.确立毛泽东思想的指导地位
1933年1月26日,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向满洲省委发出《中央给满洲各级党部及全体党员的信》提出,党在东北的总策略是造成全民族的反帝统一战线来聚集和联合一切可能的力量,共同地与日本帝国主义及其走狗斗争。此后满洲省委着手联合其他抗日队伍,组建东北人民革命军,后发展为抗日联军。这反映出
A. 东北抗战得到了各阶层的有力支持
B.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初步形成
C. 中国共产党是东北抗战的中流砥柱
D. 中国战场成为二战东方主战场
20世纪30年代,蒋廷黻、胡适等自由主义知识分子陆续加入他们之前一直在批评的国民政府;而梁漱溟认为当时共产党“博得国内大多数的同情拥护和期待”,主要是因为共产党“放弃对内斗争,倡导团结抗战”。材料说明:
A. 蒋、胡等人放弃了自由主义立场
B. 梁漱溟主张共产党服从国民政府
C. 民族矛盾成为当时社会主要矛盾
D. 国共对立导致了知识分子的分裂
1928年,毛泽东发表文章指出:“一国之内,在四周白色政权的包围中,有一小块或若干小块红色政权的区域长期地存在,这是世界各国从来没有的事。”这表明当时共产党人致力于
A. 将革命重心放在国民党统治区 B. 探索工农武装割据的革命道路
C. 保卫和巩固红色的苏维埃政权 D. 改变国共两党力量悬殊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