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493年5月,为解决对外探险中国家之间的争执...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493年5月,为解决对外探险中国家之间的争执,教皇亚历山大六世规定,以佛得角群岛之西约500公里的大西洋上划界(史称“教皇子午线”),线东新“发现”的土地属于一国,线西的归另一国。1494年,两国又签订了托得西拉斯条约,将这条线向西移动了约1300公里。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

(1)依据材料一内容和时间来判断,这“两国”最有可能是【  】

A.葡萄牙和西班牙B.荷兰和英国C.英国和法国D.英国和美国

(2)结合所学,概述15世纪末以来欧洲国家“对外探险”对世界产生的主要影响。

材料二:早在13、14世纪,连接欧亚非地区的世界贸易网已经形成,欧洲在其中一直处于边缘地位。这不仅因为欧洲的经济总量远远无法与亚洲的中国、印度相比,还由于欧洲人在从亚洲输入香料、丝绸、瓷器、棉织品等商品时,能向亚洲销售的产品极少,多数情况下只能以金、银等贵金属交易,欧洲的贵金属货币日益紧缺。16世纪欧洲在世界经济贸易中的这种处境开始改善。但一直到18世纪,原有的世界经济贸易格局仍没有改变。……到19世纪欧洲终于成为世界经济贸易的中心。

——据弗兰克《白银资本:重视经济全球化中的东方》等

(3)依据材料二,指出13到18世纪在世界经济贸易中居优势地位的是哪个地区?概括其主要的优势条件。

(4)结合所学,指出促成“16世纪欧洲在世界经济贸易中的这种处境开始改善,19世纪欧洲终于成为世界经济贸易中心”的主要历史大事有哪些?

材料三:在上个世纪70年代中期经济全球化刚刚起步之时,中国开始改革开放;上个世纪90年代初经济全球化潮流真正形成之时,中国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本世纪初经济全球化加速扩张之时,中国入世全面融入经济全球化潮流。在经济全球化发展的三个重要转折点,中国踩着历史的节奏,每一步都没有落空。

——摘编自《中国经济时报》

(5)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上个世纪90年代初和本世纪初,中国政府采取哪些重大举措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全面融入经济全球化潮流?从中可以总结出哪些成功的经验?

 

(1)A (2)影响:促使世界逐渐连成整体,推动世界市场的雏形出现。 (3)地区:亚洲。 条件:经济总量大,出口的商品品种丰富。 (4)大事:开辟新航路(或“地理大发现”),工业革命。 (5)举措:中共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或开发开放上海浦东,中国正式加入亚太经合组织);中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经验: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改革开放;坚持解放思想;从中国国情出发适时调整政策;顺应世界潮流,抓住发展机遇,积极融入经济全球化。 【解析】(1)由材料“1493年5月,为解决对外探险中国家之间的争执,教皇亚历山大六世规定,以佛得角群岛之西约500公里的大西洋上划界”,反映的是最早开辟新航路的西班牙和葡萄牙在争夺殖民地上矛盾重重,后来教皇调整其矛盾,故排除BCD,选A。 (2)15世纪末以来欧洲国家“对外探险”指对外殖民扩张。结合所学,新航路的开辟和早期殖民扩张客观上促使世界逐渐连成整体,推动世界市场的雏形出现。 (3)由材料“早在13、14世纪,连接欧亚非地区的世界贸易网已经形成,欧洲在其中一直处于边缘地位。……但一直到18世纪,原有的世界经济贸易格局仍没有改变。”,这表明传统世界贸易中,居优势地位的是亚洲地区。由材料“欧洲的经济总量远远无法与亚洲的中国、印度相比,还由于欧洲人在从亚洲输入香料、丝绸、瓷器、棉织品等商品时,能向亚洲销售的产品极少”,可见,亚洲的优势是:经济总量大,出口的商品品种丰富。 (4)16世纪到19世纪,改变世界贸易格局的大事是开辟新航路(或“地理大发现”),工业革命。 (5)上个世纪90年代初和本世纪初,中国政府采取哪些重大举措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全面融入经济全球化潮流的大事是1992年十四大明确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而2001年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第二小问设问开放言之成理即可,可以答为: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改革开放;坚持解放思想;从中国国情出发适时调整政策;顺应世界潮流,抓住发展机遇,积极融入经济全球化。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1906年,孙中山在《三民主义与中国前途》中说:“我们革命的目的,是为中国谋幸福,因不愿少数满洲人专制,故要民族革命;不愿君主一人专制,故要政治革命;不愿少数富人专制,故要社会革命。”这里所说的“社会革命”主要是指

A. 驱除鞑虏

B. 创立民国

C. 平均地权

D. 联俄联共

 

查看答案

“如果同一个人或是由重要人物、贵族或平民组成的同一机关行使这三种权力,即制定法律权、执行公共决议权和裁判私人犯罪或争讼权,则一切便都完了。”这段论述最有可能出自

A. 彼特拉克《歌集》

B. 卢梭《社会契约论》

C. 伏尔泰《哲学通信》

D. 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

 

查看答案

某位古希腊哲学家首次让哲学“成为探究生活和道德、善与恶所必需”的学问,这位哲学家是

A.苏格拉底      B.普罗泰格拉

C.柏拉图        D.亚里士多德

 

查看答案

《汉书·董仲舒传》中记载:“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据此可知,“臣”主张

A. “春秋大一统”

B. “君权神授”

C. “三纲五常”

D.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查看答案

清光绪年间,有大臣上奏称:“棉布为中国自有之利,本无须取给于外洋,乃洋人以机器织成,幅宽盾(质)细,价廉而适于用,人皆便之,反弃土布而不用。其夺我之利,实为最巨。”此现象反映了

A. 棉纺织业彻底衰败

B. 自然经济日渐解体

C. 经济结构全面转型

D. 农产品开始商品化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