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的观点看,三次科技革命的共同点是
①生产技术的革新都与科学研究成果的关系极为密切
②都是推动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的重要因素
③都促进了世界范围内“南”、“北”差异的扩大
④都使人类进入“电气时代”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②③
D. ①③④
马文·佩里在《西方文明史》中写道:“虽然伏尔泰在巴黎了解了一些启蒙新文化,然而,只是在1726年到了伦敦以后,诗人伏尔泰才成为启蒙思想家伏尔泰。在英国,伏尔泰接受了牛顿的思想。”他从牛顿的著作中看到的是
A. 如何以实验为主要方式,证实外力是改变事物运动状态的原因
B. 如何以数学为表达形式,运用理智建立普遍法则来解释物质世界
C. 如何以推理为主要方式,提出空间和时间的性质取决于物质运动
D. 如何以数学为表达形式,假说辐射是由具有能量的量子来实现的
美国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认为:启蒙运动时期的英国史学家“多数人是自然论者,他们乐于赞同上帝存在并创造了世界的主张,但坚决以为,上帝创世后,允许世界按照某些法则运转而不加以干涉。……他们能接受上帝和基督教教义。同时,又能拒绝接受某些带有超自然特色的东西”(《全球通史》)。这段论述表明启蒙运动时期
A. 自然科学和哲学在英国兴起
B. 英国历史学家的研究没有受到启蒙运动的影响
C. 英国历史学家并不反对天主教会的权威
D. “理性”成为衡量一切事物的标准
18世纪一位著名启蒙思想家说:“我不能同意你说的每一个字,但是我誓死捍卫你说话的权利。”这句话体现的核心思想是
A. 树立人的权威
B. 肯定人的价值
C. 天赋人权
D. 人民主权
1517年,为反对教皇借颁发赎罪券盘剥百姓,路德贴出了《九十五条论纲》。当时社会各阶层都对《论纲》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可以说《论纲》点燃了第一次德国资产阶级革命即宗教改革的火焰。这说明
A.神学禁锢了人们的头脑
B.罗马教皇是欧洲封建主
C.当时社会矛盾相当尖锐
D.《论纲》充分反映了资产阶级的政治经济利益要求
甲午战争之后,“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成为流行用语,在新式学堂及学会均以其作为办学及创会的口号,然而新式堂及学会的教学内容与发展目标,却偏重于西学或新学。形成这一现象的原因,错误的是
A. 宣传西学,挽救民族危亡
B. 对传统文化持批判态度
C. 以“中学为体”作为对付保守势力的挡箭牌
D. 创办者多为留学归来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