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欲天下之安定,莫若众建诸侯而少其力,力少则易使以义,国小则亡邪心。”贾谊的主张...

“欲天下之安定,莫若众建诸侯而少其力,力少则易使以义,国小则亡邪心。”贾谊的主张后来发展为

A. 削藩策    B. 分封制    C. 刺史制度    D. 推恩令

 

D 【解析】由材料“莫若众建诸侯而少其力”可知,贾谊主张广建诸侯国,以减少诸侯的势力,消除地方割据,这就是后来推行的推恩令,所以答案选D,排除B。A与题干无关;C是监察制度,后来演变为地方的行政机构。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时下热议的“异地高考”改革,折射出的是对教育公平的呼唤。中国古代的某一制度“没有世袭等级,没有财富和权力,不主张任人唯亲,也不去迎合世俗的偏见和利益,通过考试选拔具有公平性。”这一制度指的是

A. 世袭制

B. 察举制

C. 九品中正制

D. 科举制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敏而好学,不耻下问。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苟利国家,不求富贵。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材料二在世界文化交流、碰撞的过程中,古代中国在世界文明历程中遥遥领先,曾以“中学西传”著称于世;但是由于明清时期的社会转型渐趋落后,近代以来中国在与西方文明的交汇过程中又出现了“西学东渐”的趋势。

材料三中国数千年的文明史,古圣贤的道德、教诲,祖宗的制度、成法,是古代辉煌的象征,同时也是进取的阻力。立论,言必称三代;著文,开篇子曰诗云;行事,祖宗成法不可更改。因循守旧,不思变革,是我们伟大民族的另一种“色彩

——《中西500年比较》

回答问题:

(1)根据材料一,提炼我国传统文化的主要内容。

(2)根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指出宋元时期“中学西传”有哪些具体表现。

(3)根据材料三,分析说明四大发明没有起到推动中国社会进步的原因。科学技术在西欧和中国的不同作用说明了什么?

 

查看答案

文化的创新传承与交流融合是人类社会不断前行的航标和精神动力。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哲学家们在晚周大动乱的形势下,力图提出稳定社会安抚人心的原则

——《世界文明史》

材料二《朱熹诞生880周年》纪念邮票,由著名国画大师范曾先生设计。邮票主图为站在松柏之下、头戴儒巾、身穿儒服、眼神和悦的朱熹和童子在游学传道,背景是朱熹亲手创建的“武夷精舍”以及武夷山局部风光。朱熹是继孔子、孟子以来最杰出的弘扬儒学的大师,他的新儒学思想,远承孔孟,吞吐诸儒,吸收佛老哲理方法,融入儒学,故能“致广大,尽精微,综罗百代”,形成儒学的成熟理论体系。

材料三黄宗羲认为“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顾炎武提出要因地制宜,振兴商业;黄宗羲在《原君》中宣称皇帝乃是“天下之大害”;明末清初的思想家们主张为学应求务实,应关乎国计民生,致力于社会变革,并身体力行。

回答问题: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晚周时期的儒家学者提出了哪些“稳定社会安抚人心的原则”。

(2)根据材料二,探究说明朱熹的“新儒学”主要“新”在何处。分析其积极影响。

(3)结合材料三,概括指出明末清初的思想家们提出了哪些新的思想主张。其对儒学发展有何影响?

 

查看答案

“四大发明是中华民族的奇迹和骄傲,但罗盘针可以导航也可以看风水;火药可以开矿筑路也可以制造杀人的武器。”就此观点,甲乙同学展开争论,甲:“四大发明代表了中华民族辉煌的成就,但它们在中国却未能推进社会变革。”乙:“科学技术能否产生巨大的效益与社会环境有很大关系。”对甲、乙同学的看法,你认为

A. 甲正确,乙错误

B. 甲错误,乙正确

C. 甲、乙都正确

D. 甲、乙都错误

 

查看答案

郑燮的《墨竹图》,修竹数竿,顾盼有情,疏爽飞动,浓淡相映,虚实相照,傲气风骨,让人感慨。这种借物抒情、表现自我、追求神韵意趣的绘画特点,属于

A. 原始岩画

B. 中国文人画

C. 汉代帛画

D. 民间绘画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