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谢清高,广东人,18岁使出洋谋生,随外商海船遍历...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谢清高,广东人,18岁使出洋谋生,随外商海船遍历南洋群岛和世界多国,历时14年。后因双目失明被解雇,流落于澳门,靠口头翻译以维持生计。1820年谢清高在澳门把自己航海所去过的国家和地区及所见所闻口述给杨炳南,由杨炳南笔录为《海录》。下为该书对美国的一段记载。

咩哩千国(美国),在英吉利西。由散爹哩(一地名)西少北行,约二月;由英吉利西行,约旬日可到。亦海中孤岛也。疆域稍狭。原为英吉利所分封,今自为一国。风俗与英吉利同,即来广东之花旗也。土产金银、铜、铁、铅、锡、白铁、玻璃、沙藤、洋参、鼻烟、呀兰米、洋酒、哆罗绒、羽纱、哔叽。其国出入多用火船,船内俱用轮轴,中置火盆,火盛充轮,轮转拨水,无烦人力,而船行自驶。其制巧妙莫可得窥。小西洋诸国亦多效之矣。自大西洋至咩哩千,统谓之大西洋。多尚奇技淫巧,以海舶贸易为主。自王至于庶人,无二妻者。

——据黄长义《近代前夜中国人的美国观》

结合材料与所学知识,围绕“近代前夕部分中国人对海外的印象”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言之有理即可酌情给分,以下示例仅供参考。 示例 论题(观点明确4分) 阐述要求至少能举出两条不同的史实予以合理阐释。 示例一 鸦片战争前夕部分国人对外部世界已有初步了解。 上文介绍了美国的地理位置、物产和生产技术情况,也介绍了工业革命的成果,还比较了中美两国婚姻制度的不同。这反映了广东一带较早进行海外活动的中国人对外部世界已有初步认识。 示例二 鸦片战争前夕部分国人对外部世界的了解存在较多误解。 上文还不清楚美国的地理位置是岛屿还是大陆,误认为美国是英国所分封的国家,甚至误认为美国存在从君主到庶民的等级制度。其论述明显带有我国传统文化的痕迹。这说明早期进行海外活动的中国人对外部世界的认识还不够深入,存在较多误解。 示例三 个人的身份和经历影响着国人对外部世界的认知。 上文口述者是一介平民,对海外国家的政治法律和思想文化所知有限,再加上常年随外国商船游历他国,故对外部世界的了解主要体现在地理位置、物产状况、社会风俗等方面,主要关注外部世界与中国的不同。这体现了个人的身份和经历影响着国人对外部世界的认知。 【解析】本题属于开放题型,依据材料中阐述的信息从“鸦片战争前夕部分国人对外部世界已有初步了解、了解存在较多误解以及个人经历影响国人对于外部世界的认知”来提取观点,论证可以结合材料中“美国的地理位置、物产和生产技术情况,也介绍了工业革命的成果”等信息从提取观点的角度阐述回答。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思想的产生与社会的变动有着密切的关系。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春秋时代社会剧烈变动,各派政治力量大分化大改组,社会中不尽如人意的弊端暴露无疑,思想家们力图提出稳定社会和安抚人心的原则,出于对现实的不满,他们不是向前看而是向后看,复古与怀旧成为一股思潮。

——樊树志《国史概要》

材料二 汉武帝元光元年策试贤良诏问:【朕】永惟万事之统……欲问大道之要,至论之极。(董仲舒)对曰:古之王者南面而治天下,莫不以教化为大务……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

——班固《汉书·董仲舒传》

材料三 自1840年以来,各时代思想特征虽十分不同,流派分立,各具理说,个别概念之琐屑,复不可胜计。而最基本之原始动力则是完全一致的。

——以上材料摘编自王尔敏《中国近代思想史论》

1)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指出这一思潮的代表人物的其相关主张。

(2)据材料概括董仲舒应对汉武帝大道之要,至论之极的主要主张。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从汉代开始,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法、儒思想的地位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3)材料三中中国近代思潮不断涌现的原始动力是什么?在这一动力驱使之下近代中国有识之士的探索是如何逐步深入的?

 

查看答案

中国明朝和西方文艺复兴在思想和精神追求上具有一定的相似性,但所产生的社会效应完全不同。

材料一  李贽对这个社会具有理智上的关心,则属毫无疑义。这种关心和信仰自由有其相通之处,在于它的后面有社会经济的背景,也有与他所处的社会环境有特别的关联……他攻击虚伪的伦理道德,也拒绝以传统的历史观作为自己的历史观,但是在更广泛的范围内,他仍然是儒家的信徒。……这些条件只能更把李贽构成一位特色鲜明的中国者,而不是一位类似条件下的欧洲式的人物。             

                                                ——黄仁宇《万历十五年》

材料二  我不曾抵抗就做了俘虏/因为,夫人,您那美丽的眼睛射出的无形视线/将我捆缚起来,如同囚犯一般/当时我没有意识到预防爱神的纠缠/依然若无其事、自信地迈步向前/殊不知就在此刻,我的感情之苦/已经伴随着人间之痛一起涌起波涟。

——彼特拉克《歌集》   

材料三  由于中国特定的社会环境,这种追求人性和个性解放的思想实在没有太多的空间得到释放和施展。……当然,整个社会问题的解决,在当时,仅仅依靠一群文人思想的力量远远不够。这些文人在当时不但不是社会的主流,有的甚至还是政府排挤打压的对象,所起的作用极为有限,再者封建制度的沉疴积重难返,已到了封建社会的沉暮之年,整个社会的衰落也是历史所趋。     

                                ——张辑《试寻文人画和人文主义之间的共性》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李贽思想“特色鲜明”的具体表现。

(2)材料二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诉求?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种诉求产生的社会效应。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由于社会环境的不同,“追求人性和个性解放的思想”在当时东西方的不同影响。

 

查看答案

以下是1917年——1921年《每周评论》和《新青年》所发文章的主题统计,观察图例,结合所学知识,能够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

A.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唯一途径是报刊

B. 马克思主义成为当时中国思想界的一股强大思潮

C. 为《每周评论》、《新青年》撰写文章的都是马克思主义者

D. 《每周评论》和《新青年》最关心的主题是西方习俗礼仪

 

查看答案

英国的“工厂最初是沿着河岸增加的,以后……在人口稠密的内地城镇,工厂也增多了”。出现这一变化的直接原因是

A. 棉纺织业实现机械化

B. 工厂制度的诞生

C. 改良蒸汽机的普遍应用

D. 交通运输业的革命

 

查看答案

字的原始文字像一个人手执牛尾跳舞的样子,后来加上(双脚形),强调双脚配合双手和乐曲有节奏地跳跃。这说明汉字

A. 演变总趋势是由简到繁

B. 以图画文字为基础逐步演变发展

C. 都是由象形文字构成

D. 讲究借物抒情,追求神韵意趣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