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973年中日两国互设使馆、互派大使至今已经有44周年,但是两国关系并非一帆风顺。从建交以来,影响中日关系的最主要因素是:
A. 美国态度 B. 经贸关系 C. 台湾问题 D. 历史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对外交政策进行重大调整的依据是:
①国际形势的新变化 ②意识形态斗争的需要
③国内现代化建设的需要 ④维护国家利益的需要
A. ①②③④ B. ①③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④
周恩来总理在一次国际会议前指示:“对这次会议持积极态度,力争在朝鲜问题和印度支那问题上达成一些协议,促进国际形势的缓和……打破美帝对我国的封锁禁运,相机改进同英国和西欧一些国家的关系。”这次国际会议:
A. 使新中国国际大国地位得以体现 B. 是对“一边倒”战略的阐释与体现
C. 标志着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定型 D. 反帝反殖团结合作的亚非精神形成
有学者认为:“这是新中国外交政策从突出强调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转向较多地考虑国家现实利益而开始走向务实的一个相当重要的标志,也是新中国外交政策成熟的标志。”该观点依据的史实是:
A.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的提出 B. 求同存异方针的提出
C. 不结盟政策的提出 D.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说:“尽管从我的愿望来讲,希望加紧实现日中两国邦交正常化,但根据以往的历史经验,如果时机不成熟,这种愿望也是不容易实现的。”1972年中日建交的时机“成熟”不包括:
A. 日本对二战的深刻反思 B. 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
C. 中日民间交往的推动 D. 中美关系正常化的影响
1949年后,中国积极主动地融入世界。将下列重大外交事件按时间先后排列,正确的是:
①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②中美建交
③参加万隆会议 ④中美关系正常化
A. ①②③④ B. ③②①④ C. ③①④② D. ②③①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