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它因时而变,对中国历史的发展产生深远影响。阅读...

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它因时而变,对中国历史的发展产生深远影响。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樊迟问仁,子曰:“爱人。”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曰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论语》

材料二《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汉书•董仲舒传》

材料三朱熹生活的南宋时代,整个社会统治阶级鲜廉寡耻,生活奢侈无度。在这种时代背景下,朱熹提出了“存天理,灭人欲”之说。天理是公道与良知。朱熹说:“须知天理只是仁、义、礼、智之总名,仁、义、礼、智便是天理之件数。”朱熹区分了“欲”和“人欲”。欲是正常的,饥而欲食,渴而欲饮,这是正常的欲。朱熹要灭的是“人欲”,又叫“物欲”。……朱熹认为当时国之大患根在君王心术已受蒙蔽。应当根据《大学》之教,以正心诚意作为治国平天下的根本。针对当时朝野上下普遍信奉佛教禅宗思想,他提出了“格物致知”之旨,即要求人要“推究事物的原理,以获得知识。”

——洪映萱《另一种声音——对朱熹“存天理、灭人欲”等理学观念的反思》

材料四古者以天下为主,君为客,凡君之所必而经营者,为天下也。今也以君为主,天下为客,凡天下之无地而得安宁者,为君也……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

(明末清初)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夫工固圣王之所欲来,商又使其愿出于途者,盖皆本也。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孔子的核心思想。

(2)据材料二概括董仲舒的思想主张,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它对儒学的地位有何影响?为此,汉武帝在教育上采取了什么措施?

(3)据材料三指出朱熹的政治主张是什么?他又提出怎样的认识论?

(4)据材料四概括黄宗羲的主要观点。分析其思想产生的经济因素。

 

(1)核心思想:“仁”、“礼”. (2)主张: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影响:逐步确立儒学的正统地位(或独尊地位).改革:设立太学. (3)核心思想:存天理,灭人欲.认识论:格物致知. (4)主要观点:反对君主专制;工商皆本.经济因素: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产生. 【解析】(1)根据材料中的“仁”、“爱人”、 “克己复礼为仁”、“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这些信息可概括出孔子的思想主张是“仁”、“礼”。 (2)主张:根据材料中的“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可以概括出董仲舒的思想主张是“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影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董仲舒的思想符合了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被汉武帝所采纳,从而使儒家思想逐步成为历代统治者推崇的正统思想。措施: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汉武帝为了推崇儒学、起用儒者参与国家大政、把儒家经典作为国家规定的教科书、设立太学、建立地方教育体系等。 (3)主张:依据材料中的“朱熹提出了‘存天理,灭人欲’之说”这一信息可以概括出朱熹的主张是“存天理,灭人欲”。 认识论:依据材料中的“他提出了‘格物致知’之旨,即要求人要“推究事物的原理,以获得知识”这一信息可概括出朱熹的认识论是“格物致知”。 (4)观点:依据材料中的“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可概括出黄宗羲在政治方面的主张是“反对君主专制”; 依据材料中的“夫工固圣王之所欲来,商又使其愿出于途者,盖皆本也”可概括黄宗羲在经济方面的主张是“工商皆本”。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一时期是明清之际,当时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出现。所以,黄宗羲的思想产生的经济因素是“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产生”。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英国前首相丘吉尔说:“核武器……不仅威胁着像英国这样的小国的生存,而且威胁着美国和苏联这样的超级大国的生存。”因此,美苏在处理相互关系时,往往表现出坚忍和理性。古巴导弹危机最能反映这一国际关系的特点。

 

查看答案

在克利斯提尼改革时,雅典实行有报酬的陪审员制度,这种有报酬的公职制度给广大中下阶层的公民提供了极好的政治教育机会。

 

查看答案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标志着中国一百多年的屈辱历史从此结束,是毛泽东思想的胜利。

 

查看答案

1842年,清政府被迫签订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条约内容规定中国割地、赔款、通商,刺激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拓展了列强对华资本输出的途径。

 

查看答案

魏晋南北朝时期采取九品中正制,依靠门第选拔官员。隋炀帝时形成的科举制,有利于打破特权垄断,扩大官吏来源,提高官员文化素质,是封建选官制度的一大进步。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