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官吏的选拔经历了“世官制—察举制—九品中正制—科举制”的过程。下列说法与“科举制”相一致的是
A. “立嫡以长不以贤”
B. “世胄蹑高位,英雄沉下僚”
C. “举秀才,不知书;察孝廉,父别居”
D. “平民社会,穷苦子弟,栖身僧寺,十年寒窗,也可跃登上第”
“它排除了丞相个人专断,相权过大威胁皇权而出现的政治危机,而且增强了决策施政的程序性和合理性,提高了行政效率。”材料中的“它”是指( )
A. 西汉的尚书台 B. 唐朝的三省六部制
C. 宋朝的参知政事 D. 元朝的行省制
十八世纪,不少启蒙思想家都推崇中国的科举制度:“它所体现的许多有价值的观念具有永久的生命力”。科举制度“具有永久的生命力”的本质是
A. 分科考试
B. 以文治国
C. 公平竞争
D. 重视教育
日本学者和田清认为中国官制的一个特色是“波纹式的循环发生”,即“天子个人左右的微臣逐渐获得权力,压倒了政府的大臣,终于取而代之。但取代之后,其中又别有私臣变成实权者,再来取代现有的政府大臣。如此后浪推前浪式的往复不已。”以下官职的设置符合这一特色的是
A. 秦朝的三公九卿
B. 汉朝的“中朝”
C. 隋唐的三省六部
D. 宋朝的枢密院
元代以前中国主要根据山川地形来划分行政区,从元代开始则任意把自然环境差异极大的地区拼成行政区。这表明
A. 民族文化影响制度
B. 中央强化地方管理
C. 君主专制得到加强
D. 元代地方势力强大
《汉书》记载:“秦遂并四海,以为周制微弱,终为诸侯所丧,故不立尺土之封,分天下为郡县。”这段材料可以用来说明
A. 分封制退出中国历史的根源
B. 封建官僚制度确立的背景
C. 汉代损益秦制的措施
D. 秦代皇帝制度的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