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宋理学家追求“平天下”,即建立以“均平”为特征的至理、至公、至正的理想社会;陆九渊提出“欲平治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的主张。对此合理的解释是
A. 宋金对峙成为“平天下”的思想源泉
B. 陆九渊的自信超越了当时的知识分子
C. “平天下”体现了理学家的济世精神
D. 理学家的追求超越了他们的阶级属性
董仲舒在《春秋繁露)中说:“王以一贯三,上通天,下彻地,中理人,天地人也,而连其中者,通其道也,取天地与人之中以为贯而参通之,非王者孰能当是。”董仲舒这一论述旨在
A. 说明君主在位应有所作为
B. 充分论证儒学为治国之术
C. 迎合君主专制统治的需要
D. 为限制皇权提供理论基础
秦王赢政读韩非子著作后大为惊叹:“寡人得见此人与之游,死不恨矣!”秦王赢政如此惊叹的主要原因是韩非子
A. 构想了君主专制的体制
B. 推崇削弱宗法观念
C. 主张以严刑峻法教化百姓
D. 提出皇权至上思想
据《论语》记载,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这反映出孔子
A. 认为学问有好坏之分
B. 主张怀疑所有人
C. 提倡读书应勤奋好问
D. 把学与思相结合
罗索在他的《西方哲学史冲写道:“文艺复兴不是民众性运动,而是少数学者和艺术家的运动,受到一些慷慨的文艺奖励,特别受到崇尚人文主义的教皇的赞助。假若当初没有这些奖励者,它取得的成功说不定会小得多。”此观点
A. 全面分析了文艺复兴发生的原因
B. 正确解读了文艺复兴的运动性质
C. 说明上层阶级助推了文艺复兴
D. 没有看到群众性运动的真正力量
下列言论中,与“知者不言,言者不知。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是谓玄同。故不可得而亲,不可得而疏;不可得而利,不可得而害;不可得而贵,不可得而贱。故为天下贵”的观点属于同一流派的是
A. “至乐无乐,至誉无誉”
B. “礼者,所以正身也;师者,所以正礼也”
C. “声乐之人人也深,其化人也速”
D. “时移而治不易者乱,能众而禁不变者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