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表是太湖地区东晋至清各代水旱比较表
朝代 | 每百年内水灾次数 | 每百年内旱灾次数 |
东晋 | 7.9 | 1.0 |
隋唐 | 4.9 | 2.6 |
吴越 | 4.6 | 1.1 |
北宋 | 14.8 | 8.8 |
南宋 | 20.4 | 15.6 |
元 | 18.8 | 6.5 |
明 | 27.0 | 12.8 |
清 | 25.0 | 15.8 |
根据表格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推测
A. 隋唐政治制度完善导致水旱灾害较少
B. 两宋时期水旱灾害较多导致经济倒退
C. 经济发展水平与水旱灾害次数成正比
D. 农耕经济发展致使生态环境遭到破坏
下表是1893~1910年中国进口商品分类比重表(单位:%)从表中可以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年份
| 生产资料
| 消费资料
| |||
机器及大工具
| 原料
| 器材、半制成品等
| 原料
| 直接消费资料
| |
1893
| 0.6
| —
| 7.8
| 13.0
| 78.6
|
1903
| 0.7
| —
| 14.0
| 22.3
| 62.7
|
1910
| 1.5
| 0.1
| 16.0
| 17.0
| 65.4
|
A. 中国被纳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B. 西方列强疯狂掠夺中国原材料
C. 中国的对外贸易逆差越来越大
D. 中国国内工业得到一定的发展
张岂之在《中国历史·晚清民国卷》中指出:“民国建立后,中央集权政治体制的倒台,引发了以传统政治为基础的旧有伦理与价值体系的松动,男人剪辫子、女子放足、青年离家、自由恋爱、神位被黜、洋货畅销、西学昌盛。”材料主要反映了辛亥革命
A. 结束了中央集权的政治体制
B. 使民主共和的政治现念深入人心
C. 促使传统价值观念丧失正统
D. 推翻了中国两千年封建统治
1897年,松永伍作在考察了中国的蚕业后说:“今就广东,上海两口输出者,生丝共计约八十万捆,而其内地消费共计,其详不可知,质之商贾,视之实情,殆三倍于出口者。其国中流以上,多衣绢帛,内地消费之多,可知也”。松永伍作旨在说明
A.清朝闭关锁国导致手工业品的滞销 B.丝绸成为中国富贵之家的主要衣料
C.官营丝织业产品仍占绝对优势地位 D.当时中国国内贸易比对外贸易兴盛
明清之际,思想界及文学界不断强化“贾而好儒”、“亦贾亦儒”的新动向。同时,不少商人结交儒林,真心问学,慨然捐资,与儒士一道共襄文业,同赞义举。材料意在说明
A. 商人社会地位的提高 B. 经济发展改变社会观念
C. 统治集团的腐朽没落 D. 经济发展推动文化变革
明代松江府棉纺织业发达,所需棉花多赖北方通过运河供给;安徽芜湖的浆染很有名,所用的原料则来自福建。这反映当时
A. 运河沟通南北经济
B. 对外贸易发达
C. 经济区域分工加强
D. 商业城市兴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