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一《日本投降后初期美国对日占领政策》第二部分“盟国...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一《日本投降后初期美国对日占领政策》第二部分“盟国的权力”中关于“与日本政府的关系”规定,“最高统帅将通过包括天皇在内的日本政府机构及其代理机构行使其权力,但以能圆满地推行美国的政策为度”。美军进占日本之初,由于对日作战刚刚取得最后胜利,推行以非军事化和民主化两大原则为指导思想的一系列改革措施。这些措施包括解散日本军队、逮捕战犯、整肃军国主义分子、进行农地改革、解散财阀等。

材料二《波茨坦公告》第十一条对日本赔偿问题的原则是:“日本将被准许维持其经济所必需及可以偿付实物赔偿之工业,但可以使其重新武装作战之工业不在其内。”美国占领日本初期,对处理日本赔偿问题持比较积极的态度。《日本投降后初期美国对日占领政策》关于“经济上的非军国主义化”的规定严厉要求:“日本军事力量的现有经济基础,必须加以摧毁,并且不容许其恢复。”美国最初打算大量拆迁日本的工业设备作为赔偿,并在分配时向中国倾斜。1949年5月12日,美国政府单方面宣布停止实施1947年4月开始的拆迁赔偿方案。两年来实际拆迁的日本军工企业只有17家陆海军兵工厂,拆迁的机器设备16736台(件)。中国的对日索赔也半途而废。

——摘编自徐康明《战后初期美国主导下的日本拆迁赔偿计划》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国占领当局主导推行二战后日本改革的目的和意义。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二战后日本赔偿问题的重要性,分析美国停止日本拆迁赔偿计划的原因。

 

目的:打击日本的反美势力,迫使日本统治集团投靠和追随美国。 意义:基本上符合《波茨坦公告》的精神,摧毁了战前日本军事封建性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结构;为战后日本发展扫清了道路;客观上有利于日本民主力量的发展。 重要性:惩罚日本军国主义的侵略罪行;防止日本东山再起;恢复各国遭战争破坏的经济的重要措施。 原因:“冷战”开始,美苏对抗加剧;中国解放战争的节节胜利,国民政府的统治濒临崩溃;美国调整其远东战略,把日本作为抗衡社会主义的主要基地。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阅读史料,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1)本题主要考查学生阅读史料,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首先分析材料并结合所学指出美国占领当局主导推行二战后日本改革的目的,然后从《波茨坦公告》、政治经济社会结构、资本主义发展、民主力量成长等角度分析其意义; (2)本题主要考查学生阅读史料,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首先概括材料并结合所学指出二战后日本赔偿问题的重要性,然后从美苏对抗、美国调整远东战略等角度分析美国停止日本拆迁赔偿计划的原因。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德国金融资本和工业资本融合的程度严重,同时容克责族势力过于强盛,这些极具侵略扩张性的权势集团责助了纳粹分子,促成了希特勒上台执政并在战争中给予纳粹政权不建余力的支持。西方盟国占领西部德国后,他们拆除德国具有军事潜力的工业设施,这仍然是传统的消极的解决德国问题的方法;打破德国纳粹时期自给自足的封闭的经济体系,使德国经济重新回到世界经济体系中来,与前者相比,这显然是较为积极的建设性的手段;废除卡特尔、辛迪加、康采恩和托拉斯等垄断组织,在这一方面,西方盟国甚至在重工业领域还进行了社会化和职工参与共决的有益尝试;鼓励和帮助西占区建立独主工会,希望工会成为一支促进经济民主和社会稳定的独立力量,抑制权势集团.

——摘编自张沛《凤凰涅架——德国西占区民主化改造研究》

(1)根据材料,指出西方盟国改革德国经济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德国经济改革的积极影响。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法者,编著之图籍,设之于官府而布之于百姓者也。”“法者,宪令著于官府,刑罚必于民心,赏存乎慎法,而罚加乎奸令者也。”“治民无常,唯以法治……明主之所制其臣者,二柄而已矣。二柄者,刑德也。何谓刑德?曰:杀戮之谓刑,庆赏之谓德。为人臣者畏诛罚而利庆赏……故法者,王之本也。”

——《韩非子》

材料二:事实上存在着一种符合自然的,适用于一切人的、永恒不变的,真正的法——正确的理性。这个法通过自然的命令鼓励人们履行他们的责任,又通过自己的禁令制止人们为非作歹。……用人为法(人定法)来削弱它,在道义上永远是不正当的;限制它发挥作用,也是不允许的;使它全部无效,更是完全不可能的。元老也好,人民也好,都不能解除我们服从这以律法的责任。它不会在罗马立下一条规矩,在雅典定下另一条。它更不会今天立下一条规矩,明天另立一条。

——西塞罗(古罗马法学家)

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提取出两条关于韩非子与西塞罗的法律思想不同的信息,并予以说明。(要求:观点明确,说明合理,史论结合)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古代绅士一般从贡生和举人及其以上功名、学品、学衔当中选拔,但这些人也未必

都能得到任命;还有通过捐纳获得了虚职而实际没有任用的;曾经做过官,有的离休退职或罢官的等等。整个绅士阶层可分为上下层。上层绅士由学衔或官衔较高的绅士组成,而下层绅士主要包括学衔较低或通过捐纳获得较低功名的绅士。绅士在中国古代社会中是居于领导地位的社会集团,绅士通常被看做能与地方官员平起平坐。他们的特权主要体现在礼仪、法律、经济三个方面。

——摘编自张仲礼《中国绅士研究》

材料二

近代绅士集团的转型,最初表现为绅与商的交叉渗透。绅商的互渗现象又经历了一个商对绅的渗透,绅向商的转化的变动过程。在这一变动过程中,社会价值定向由传统的绅士集团转向了近代的商人阶层。甲午战争以后,伴随着近代中国社会的剧烈变动,“逆向渗透”迅速地被“顺向渗透”所取代。绅士阶层在“救亡图存”的民族精神感召下和“商战”思潮的导引下,相率“弃士经商”。传统的“功名”身份已失去了原有的强大吸引力,绅士们热心于经营商务,寻找新的出路。一时秀才工厂、生员公司林林而立。“绅士”以其特有的社会地位投资于近代企业,借助于“通官商之邮”的特殊地位,很快成为“既贵且富”的重要社会势力。

——摘编自王先明《近代中国绅士集团转型初探》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绅士阶层的构成并分析其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近代中国绅士集团转型的表现及其影响。

 

查看答案

雅克·巴尔赞在《从黎明到衰落》中写道:“(在欧洲)16世纪有关《圣经》理论的文章以及彼此攻讦的文章不再完全用拉丁文来写作,专供僧侣阅读了,而是开始使用比较流行的方言,通过新生的大众传媒手段向民众宣传推广各种思想。”这种行为

A. 扩大了基督教会的影响

B. 奠定了文艺复兴的基础

C. 摧毁了教会思想专制

D. 有利于培育国家意识

 

查看答案

春秋繁露:“天为君而覆露之地为臣而持载之阳为夫而生之阴为 妇而助之;春为父而生之,夏为子而养之。”该材料

A. 体现了道家无为的治国理念

B. 体现了儒学的民本思想

C. 反映了中国古代人伦观念

D. 强调了孔孟儒学的仁爱思想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