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中约在《中国近代史节选》中写道:“(20世纪初)尽管中国告别了过时的政治体制,往昔的阴影却继续沉重地支配着社会习俗和思想生活。……民国的创立并未带来人们期望的和平与秩序,于是中国的知识分子逐渐相信,如果不进行一场彻底的思想变革,就不可能有良好的政府和进步的社会。”材料试图说明
A. 辛亥革命没有起到思想解放作用
B. 新文化运动对中国社会影响巨大
C. 新文化运动是对辛亥革命的全面批判
D. 新文化运动是对辛亥革命的发展
“旗上大书特书吾革命军三大主义:曰,推倒雕琢的、阿谀的贵族文学,……曰,推倒陈腐的、铺张的古典文学,……曰,推倒迂晦的、艰涩的山林文学,……”以上文字可能出自
A.鲁迅 B.蔡元培 C.陈独秀 D.胡适
1862年李鸿章给总理衙门的信中以《易经》中“穷则变,变则通”这一命题,极力陈说效仿西方的紧迫性,以变易思想作为变革的理论根据。这从侧面反映了
A. 儒学正统地位的动摇
B. 儒学所维系的传统不能变
C. 洋务派是儒学的背叛者
D. 洋务派主张“以夷变夏”
传教士林乐知曾评价说:“欲自强其国者,徒养多兵,广购兵船枪炮,自谓可以示威,而实与驴服狮皮,终为群兽觑破而丧其身者无异也。”能说明以上观点的论据是
A. 洋务派,中体西用
B. 顽固派,盲目排外
C. 维新派,君主立宪
D. 革命派,民主共和
维新思想与洋务思潮有着本质的区别,根源是
A. 国际环境不同
B. 阶级基础不同
C. 政治目标不同
D. 思想观点
下列关于洋务派和以林则徐为代表的抵抗派的说法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洋务运动从某种程度上讲可看作是对抵抗派主张的一次具体实践
B. 洋务派和抵抗派的阶级属性、根本目的都是相同的
C. 二者的主张和实践都有一定积极性
D. 二者都推动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兴起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