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北宋地理学家朱彧《萍洲可谈》载:“舟师识地理,夜则观星,昼则观日,阴晦观指南针,...

北宋地理学家朱彧《萍洲可谈》载:舟师识地理,夜则观星,昼则观日,阴晦观指南针,或以十丈绳钩,取海底泥嗅之,便知所至。材料可以论证中国古代

A. 经验与科技对生产力发展的促进作用

B. 重视科技运用与思想迷信两者并存

C. 天文科学研究水平居于世界领先地位

D. 比较全面了解世界各国的地理特点

 

A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理解分析史料的能力,材料主要阐述了北宋时水师在海上辨别方向时,晚上依靠星星,白天则依靠太阳,只有在阴雨天气时才用到指南针,据此可知指南针在当时水师辨别方向时只是起到辅助作用,综合科判断出经验与科技对生产力的发展均起到了促进的作用,故A符合题意;B项“迷信”的表述与题意无关,C项的“居于世界领先地位”在材料中无体现,D项中“各国”的表述不合题意,题干中只是“中国”。所以答案选A。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南朝时期,政府推行一种“土断”制度,即清查大量被“私门”“大户”吞噬的人口,把他们编入国家户籍。这一制度

A. 造成了国家户籍制度的混乱

B. 使得均田制得到进一步推广

C. 使政府脱离了对门阀的依赖

D. 瓦解了士族门阀的经济力量

 

查看答案

东汉光武帝设立“举谣言”制,将民谣纳入行政监督体系,以反映地方官吏为政善恶的歌谣来决定官吏的升黜,东汉出现了一系列因“谣言”而黜陟的官吏。这反映出东汉时期

A. 社会舆论决定官吏升黜

B. 监察体系臻于完备

C. 儒家思想影响政府决策

D. 选官标准发生变化

 

查看答案

先秦许多名臣出身微贱,如“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魏晋时期则愈加强调官吏的出身和门第。这反映了秦汉至魏晋时期

A. 儒学被用于规范君臣关系

B. 军功爵制度退出历史舞台

C. 阶层固化影响官僚政治

D. 天下大同替换为社会不公

 

查看答案

西周早中期,大量青铜器豪华精美、端庄厚重,礼乐器众多。战国中晚期,大量青铜器风格朴素、注重实用,日用器更普遍。这反映了

A. 长期的战乱使青铜铸造业衰落

B. 战国时期贵族政治经济实力下降

C. 铁器推广使青铜器的需求减少

D. 战国时期的改革废除了礼乐制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清末的开明专制化过程,经历了三个历史阶段:它们是洋务运动、戊戌变法和清末新政。自变法以后,晚清政权实际上已经自觉或不自觉地进行着从传统专制向开明专制政体转变的历史努力,由于晚清新政的失败与清王朝的崩溃,中国清朝统治者最终并没有完成向开明专制政体的成功转变。

然而清末新政却是清朝最后十年社会全面危机时的适应时势之举,应势而变的目的是延续统治。人们常用其宗旨来证明其失败的必然性:“盖不易者三纲五常,昭然如日星之照世;而可变者令甲令乙,不妨如琴瑟之改弦。”然“琴瑟改弦”会改变基调,“假演”的同时也有“真做”的一面。综观中国近代史,不难发现如此全面深刻的改革是罕见的。从发展学角度来审视,清末新政是中国早期现代化的终结点,也是中国现代化进程的分水岭,它以并非自愿的自我毁灭为代价,较为全面地开启了现代化的闸门,为辛亥后走上正式起跑线奠定了基础。这样,现代化这个幽灵在中国大地上徘徊彷徨了40年,终于登上前台成为主角。

——《清末新政的全方位“解毒”》

(1)结合材料分析作者把洋务运动、戊戌变法和清末新政称之为开明专制化运动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新政对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影响。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