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中国传统户籍制度源远流长,发展于春秋,定型于秦汉,以后各朝各代历经变化。传统户籍制度是与中国王朝体制相联系的一项基本制度。这种以家庭为本位的人口管理方式,体现了维护社会治安、教化乡里、规定身份等级、稳定宗族组织、限制人口自由迁徙等诸项社会整合功能。科举考试也往往与户籍联系在一起,考生必须要有籍贯,这是参加科举考试的首要条件。在唐代初期,士人是由户籍所在地举送。宋朝时期,政府有明确的规定,士子只能在本籍应试。此后,科举制与户籍制度的结合渐趋加强,清朝更是按省划分科举名额,并为官籍、商籍等设立科举名额,创立宗室科举制度。为了贯彻分省取士制度,清政府还要求严查考生的户籍。
——摘编自李文芝《明清科举冒籍研究》等
材料二进入20世纪以来,户籍制度及其功能发生重大变化。清政府在参考日本和欧美等国户籍法规的基础上,于1911年初制定了第一部现代法律意义的《户籍法》。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用世界通行的户口登记与管理方式来规范的户籍法律,其将“人籍”(记载出生、成婚、死亡等有关人之身份的事项)与“户籍”(记载入籍、除籍等户口变动的事项)分立。1912年《临时约法》明确规定“人民有居住迁徙之自由”,此条文为民国时期历次宪法所承袭。1915-1927年北洋政府相继颁布了《县治户口编查规则》《警察厅户口调查规则》等户籍管理法规。
清末民初制定的户籍法律,将表现欧美个人主义的个人身份证书和体现中国家族主义的传统户籍相结合,使户籍有了传递人口信息、个人私权保障的功能,不再单纯是国家管制工具;还规定民众对户籍吏处置不当行为有诉讼抗告权利,民众不再只是义务载体。新的户籍法律摆脱了过去的人身束缚,促进了社会的流动,大批农民来到城市,成为第一批城市化的新市民。
——摘编自王海光《中国户籍制度现代化演进路径的历史考察》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户籍制度的特点。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早期户籍制度的新变化,并分析其原因。
1936年,美国先后与13个国家签署了互惠贸易协定,关税率平均降低了13%。此后,签署国间关税率进一步下降,到1939年平均关税率降至37.3%。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A. 美国已经摆脱经济困境
B. 国际贸易秩序趋于正常
C. 美国意图拓展国际市场
D. 国际紧张局势逐步缓和
1932年在苏联重工业部门工作中的各种外国专家约有6800人,其中约有1700名是美国工程师。同年,苏联向英美购买的机器设备占美国机器设备出口总量的50%,占英国同类产品出口总量的90%。这说明
A. 苏联工业化离不开西方国家的帮助
B. 苏联社会制度吸引了大批西方专业人才
C. 国际环境为苏联工业化创造了机遇
D. 美英为缓解经济危机向苏联输出资本
有苏联领导人在1925年评论某项经济政策时指出:它是无产阶级国家所采取的一种特殊的政策,它预计到社会主义成分战胜资本主义成分,预计到消灭阶级和建立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下列符合这一经济政策的是
A. 利用军事特殊时期将大中小企业收归国有
B. 利用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发展社会主义经济
C. 尽快实现工业化为社会主义建设提供物质基础
D. 扩大集体农庄自主权刺激生产积极性
下表是美国制宪会议中出现的三个国会建设方案。最终方案的形成过程体现了
A. 选举是民主原则的基本体现
B. 国会是代议政体的权力中枢
C. 妥协是现代政治的重要机制
D. 分权是共和制度的关键措施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认为,工业革命后发生的世界市场使“一种与机器生产中心相适应的新的国际分工产生了。它使地球的部分成为主要从事农业的生产地区,以服务于另部分主要从事工业的生产地区。”作者主要在说明工业举命
A. 促进了以西欧为中心的世界市场的形成
B. 推动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逐步成熟
C. 形成了东方原料、西方产品的基本格局
D. 促进了全球性文化交流的进步扩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