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学者认为,公元前6世纪至公元前3世纪是人类文明的“轴心时代”,“人类意识”首次觉醒,理性思维所创造的精神文化决定着其后诸民族的文化走向。在当时的中国,最具典型意义的现象是
A.以法为教,“焚书坑儒”
B.“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C.崇儒尚佛,兼收并蓄
D.诸子并立,“百家争鸣”
“胡适提出的文学革命其实是一剂泻药,而陈独秀、钱玄同、鲁迅等人还嫌它不够猛烈,又以更激烈的态度提出新的口号,于是‘废除汉字’、‘将线装书统统丢进茅厕里’、‘不读中国书’等种种骇人听闻的说法便一个接一个地喊出来了……”该评论意在说明
A. 新文化运动对中国历史的进步影响不大 B. 新文化运动领导者的指导思想骇人听闻
C. 文学革命是一个历史错误 D. 新文化运动对传统文化造成了消极影响
2012年新修改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章程》中明确指出:“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分别是在
A. 七大、十五大、十六大
B. 遵义会议、十四大、十六大
C. 七大、十四大、十七大
D. 遵义会议、十五大、十七大
一位国家领导人在参观文物展览时,曾指着一副名画说:“我们的祖先早已熟悉商品经济了”。这幅画应当是
A. 《天王送子图》
B. 《洛神赋图》
C. 《清明上河图》
D. 《步辇图》
1905年《东方杂志》的一篇社论中提到“今日立宪之声,洋洋遍全国矣。上自勋戚大臣,下逮校舍学子,靡不曰立宪立宪,一唱百和,异口同声”。这说明( )
A.晚清社会不同阶层认识到政治变革的重要
B.立宪运动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C.民主革命运动成为强大的社会风潮
D.维新思潮开始演变为一场政治运动
“不合宜者,渐渐澌灭,其合宜者,得以永存,此谓天道自然之理。但其说与耶苏(耶稣)之旨相反,故各国儒士,均不服其言。初时辩驳蜂起,今佩服者渐多,而格致之学从此大为改变。”这段话提到的学说与下列哪项内容有关( )
A. 牛顿的运动三定律 B. 法拉第的电磁感应现象
C. 达尔文的进化论 D. 爱因斯坦的相对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