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1938年4月9日伦敦路透社电讯:“英军事当局,对于中国津浦(天津一南京浦口)线...

1938年4月9日伦敦路透社电讯:“英军事当局,对于中国津浦(天津一南京浦口)线之战局极为注意。最初中国军获胜之消息传来,各方面尚不十分相信,但现已证明日军溃败之讯确为事实……英人心理,渐渐转变,都认为最后胜利当属于中国。”上述报导的战役

A. 打破了日军三个月灭亡中国的计划

B. 取得了抗战以来的首次大捷

C. 取得抗战以来的最大胜利

D. 大大提高了共产党和八路军的威望

 

C 【解析】由材料中“1938年4月9日”、“津浦线”、“中国军获胜”,结合已学史实可以判断材料是台儿庄战役,台儿庄战役是抗战以来取得的规模最大的胜利,故答案为C项。1937年8月至11月的淞沪会战粉碎了日军三个月灭亡中国的企图,排除A项;1937年9月的平型关大捷是抗战以来的首次大捷,排除B项;1940年8月至12月的百团大战极大地提高了共产党和八路军的威望,排除D项。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20世纪30年代,在中共领导下的苏区百姓可能不知道“苏维埃政府”这个拗口的外来词语的原意,但并不妨碍他们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达这个词语,他们将“苏维埃政府”称为“埃政府”,这个“埃”在客家话中就是“我”的意思,“埃政府”也就成为“我们的政府”。出现该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 中共学习苏联经验得到了民众支持

B. 苏区的土地革命解放了农民

C. 苏区人民热烈拥护苏维埃政府领导

D. 红色政权建设取得显著成效

 

查看答案

“以为不要城市工人而用农村包围城市可以取得胜利,这无论在理论上与事实上都是不通的。假使没有城市做领导,则任何乡村都是不能‘联合起来’的。并且,没有城市工人激烈斗争,则一切‘包围城市’的计划完全是空谈。”(中共中央机关刊物《红旗》,1930年5月24日)这说明当时

A. 对中国革命道路认识有分歧

B. 农村包围城市道路宣告失败

C. 中国尚未找到适合国情的革命道路

D. 俄国革命道路符合中国实际

 

查看答案

五四运动发生后,北大教授梁漱溟反对以“国民公意”或事物本身的正义性为借口,走上背离法治、任意采用非法手段的道路。他的让痛打“卖国贼”的学生接受法庭的审判的观点,在当时被人们视之为冒天下大不韪的迂腐之见。这说明

A. 救亡图存仍是时代的主流

B. 运动爆发有广泛群众基础

C. 国内的阶级矛盾非常尖锐

D. 中国人亟需接受启蒙思想

 

查看答案

“五四”的前年,学生方面有两大倾向:一是哲学文学方面,以《新潮》为代表,一是政治社会的方面,以《国民杂志》为代表。前者渐趋向国故的整理,从事于根本的改造运动;后者渐趋向于实际的社会革命运动。前者隐然以胡适之为首领,后者隐然以陈独秀为首领。文中的“社会革命运动”指的是

A. 对国故的整理

B. 宣传马克思主义

C. 组织工人,创建中共

D. 进行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

 

查看答案

梁启超曾说,“我想中国历史上有意义的革命,只有三回:第一回是周朝的革命,打破黄帝、尧舜以来的部落政治局面;第二回是汉朝革命,打破三代以来贵族政治局面;第三回就是我们今天所纪念的辛亥革命了。”材料中“有意义的革命”是指

A. 社会性质得到了改革

B. 进步力量通过暴力掌握国家政权

C. 政治制度实现了变革

D. 改朝换代推动了生产关系的调整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