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官员尹会一在奏疏中说:“江南苏松两郡最为繁庶,而贫乏之民得以俯仰有资者,不在丝而在布。女子七八岁以上即能纺絮,十二三岁即能织布,一日之经营,尽足以供一人之用度而有余。”这折射出
A. 政府放弃抑商政策
B. 商品经济发展
C. 妇女社会地位提高
D. 耕织日趋分离
利玛窦(1583年进入中国,1610年在北京逝世)札记中写到:“(中国)凡是人们为了维持生存和幸福所需要的东西,在这个国家都有丰富的出产。”其主要依据是当时中国( )
A. 国家统一社会稳定 B. 资本主义萌芽发展
C. 农耕经济高度发达 D. 官营手工业占主导
《白银资本》载“1600年,(中欧)这种贸易造成每年大约有20公斤的白银流入从宁波到广州的华南和东南沿海地区。对丝绸的旺盛需求引发了土地使用方式的重大变化……”。这表明东南沿海
A. 农业经济转型
B. 传统手工业受冲击
C. 经济地位上升
D. 小农经济开始解体
内阁成立于明成祖永乐年间,历经仅能参政议政到拥有票拟权,直至出现权倾朝野的内阁首辅张居正、严嵩,但皇帝同时授予司礼监批红权以控制内阁。由此可知
A. 宦官掌控了决策权力
B. 首辅权力失控
C. 皇权与相权矛盾激化
D. 君主专制加强
秦汉以来,历代政府对城市的管理制度,基本与乡村无异。然而唐宋之际,国家逐渐形成了一整套专门针对城市的管理制度。这是由于
A. 城乡经济管理模式明显不同
B. 城市的经济特性日益凸显
C. 政府财政收入倚重城市经济
D. 农产品商品化趋势的加速
据载,长翅帽的发明者是宋太祖。有一次,在听取大臣奏章时,他发现两侧有不少官员窃窃私语,心里非常不痛快。之后,他传旨在官帽后两侧分别加上长翅(以后越来越长)。从此大臣上朝,只能面对面交谈了。这一改变有助于
A. 增加决策透明度
B. 提高议事效率
C. 缓和大臣间矛盾
D. 加强专制皇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