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中国仁人志士从学造西方器物、仿行西方政治制度到提倡思想解放,不断探求强国之路,与此同时近代西学地位不断提高,而以儒家思想为主要内容的中学地位不断下降。造成“西学”与“中学”地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 伴随着西方列强的侵略,“西学”涌入中国
B. 社会发展的需要决定“中学”将逐步退出历史舞台
C. 中国社会的巨变和社会逐步转型的需要
D. 中国知识分子的思想认识水平不断提高
张之洞在《劝学篇》中说:“中学为内学,西学为外学;中学治身心,西学应世事,不必尽索之于经文,而必无悖于经文。”下列观点突破了张之洞的主张的是
A. “师夷长技以制夷”
B.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C. “忠信为甲胄,礼义为干橹”
D. “一切要其大成,在变官制”
唐朝以来,商业日益发展,城市走向繁荣,市民阶层壮大,与这些经济现象相适应,文化领域出现了哪些相应的成就( ) ①小说的出现和繁荣 ②黄宗羲等人提出“工商皆本” ③宋朝风俗画的发展 ④京剧的形成和发展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③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与前代相比,宋代藏书家的人数大增,藏书数量最多者超过十万卷。与之相关的因素是
A. 指南针的广泛使用
B. 造纸术的发明
C. 对外文化交流频繁
D. 印刷术的进步
汉武帝“独尊儒术”、李贽批判孔子、康有为尊孔子为改革先师、袁世凯“尊孔复古”、新文化运动中“打倒孔家店”、“文革”中的“批林批孔”、当前的“孔子热”,既是一定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反映,也是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不同历史时期孔子的命运。以下各项中,能够用来解释孔子“命运”的比较科学的观点是
A. “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
B. “历史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
C. “历史就是过去的人和事”
D. “历史就是昨天与今天永无休止的对话”
宋明理学家普遍倡导“存理”“去欲”的修养论,“格物”“格心”的认识论,“齐家”“治国”的功名论,其根本出发点是
A. 规范社会秩序,维护封建统治
B. 培养经世致用的人才
C. 修身养性,提高个人修养
D. 树立理学的统治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