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大革命以来,法国就像一个政治制度的试验场,君主立宪制、君主制、共和制,循环多变,轮番实行。第三共和国时期,以非武力的争斗成为主要形式,合法斗争成为各阶级、阶层的首选方式。法国从此稳固了民主共和制。这主要说明
A. 政治制度的选择过程中必然充斥着暴力斗争
B. 法国大革命是一次彻底的资产阶级革命
C. 和平方式取代暴力才能推进政治制度建设
D. 政治制度的确定与完善有时要经过各种尝试
他们(指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认为,“比例上的平等”是一种有差别的平等,也是一种不易被人们察觉的“平等”,比如选举制度中把最优秀的人选出来管理国家就体现出了这种“平等”。下列职务中,哪一个相对更能体现出“比例上的平等” ( )
A. 雅典陪审法庭成员 B. 英国的国家元首
C. 雅典每日轮值主席 D. 美国的总统
“美国宪法之父”麦迪逊在1787年制宪会议上说:“需要筑起一道篱笆,即挑选一部分经过启蒙的公民,人数有限而立场坚定,时时能够起来提出异议,对付激进狂躁的众议员,保护有可能受到多数人压迫的少数。”据此判断,麦迪逊提出这种主张的主要目的是( )
A.建立全民民主 B.实现权力制衡
C.改革邦联政治 D.强调地方自主
1934年6月,国会众参两院通过了《互惠贸易协定法》。该法规定:在不经过参议院批准的情况下,总统可以与外国政府签订贸易协定,宣布对现行关税和其他限制贸易措施的修改。这一规定反映出
A. 美国总统凌驾于参议院之上
B. 美国立法机构服从于行政机构
C. 政治制度的原则性与灵活性
D. 美国的三权分立制度遭到破坏
梭伦在国家危亡之际被授予绝对的帝王权力,全国同胞都盼望他能接受,被他严词拒绝;华盛顿也严词拒绝了一些人让他担任君主的建议。这表明
A. 民主政治的环境决定了伟人的品格
B. 伟人品德对民主政治形成有重要作用
C. 伟人言行决定了民主政治的发展
D. 梭伦与华盛顿对自己国家的贡献相同
“鉴于议会议院的议员选举办法存在弊端,……宜剥夺许多微不足道的选区产生议员之权利,将该项权利授予人口稠密、资源富饶之大城市……宜扩充有权参加议员选举之人数……拥有或租有任何住宅、仓库、账房、商店或其他房屋……得有权选举该城市或城镇选区一名或数名议会代表……假如他在当年7月底之前12个月中接受教区赈款或其他救济金,依照目前议会法之规定,他丧失了选举议会代表的资格。”这说明当时英国
A. 工业资产阶级取得了政权
B. 议会立法增加了中小城镇的议员议席
C. 对选民有严格的财产限制
D. “微不足道的选区”选民选举权被剥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