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籍近代国学大师王国维说过:“凡一代又一代之文学:楚之骚、汉之赋、六代之骈语、唐之诗、宋之词、元之曲,皆所谓一代之文学,而后世莫能继焉者也。独元人之曲,为时既近,托体稍卑,故两朝史志与《四库》集部,均不著于录;后世儒硕,皆鄙弃不复道。”对这段话理解正确的有:
①王国维认为,元曲和唐诗、宋词一样,都是一个时代文学成就的代表,赋予了元曲很高的文学地位
②元曲“托体稍卑”可以理解为元曲源于民间通俗文学,开始时文学地位比较低下
③元曲在明清两朝没有得到正史和学者的承认和重视
④离骚、汉赋、唐诗、宋词、元曲都只是在某一朝代兴盛,后来就都消亡了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③ C. ①③④ D. ②③
明朝后期的“三言两拍”是古代中国短篇小说的经典。“三言”120篇小说中,写到商人生活和以商人为主人公的有50多篇。“二拍”80个故事中,故事的发生地位于大运河沿岸城市的有40多个。这反映出当时
A. 资本主义萌芽的缓慢发展
B. 中国文化的区域色彩浓厚
C. 商人的社会地位发生了根本性变化
D. 商业发展为文学创作提供丰富素材
《琅琊台刻石》(下图)是最可信的秦代传世石刻之一。碑刻铭文有:“维二十八年(公元前219年),皇帝作始。端平法度,万物之纪。以明人事,合同父子。……器械一量,同书文字……功盖五帝,泽及牛马。莫不受德,各安其宇。”关于碑刻铭文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反映秦始皇对法家思想的推崇
②铭文反映秦始皇时期统一文字、度量衡等信息
③铭文应是小篆,字体特点是结构平衡对称,整齐安定
④该铭文的描述有一定夸大之嫌
A. ①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③④
D. ①②④
元末明初画家、诗人倪瓒有一段具有代表意义的画论:“余之竹聊以写胸中逸气耳,岂复较其似与非、叶之繁与疏、枝之斜与直哉?或涂抹久之,他人视以为麻为芦,仆亦不能强辩为竹,真没奈览者何!”这表明倪瓒的绘画追求
A.平实浓郁的生活情趣 B.雅俗共赏的审美趣味
C.注重写实的工笔风格 D.注重意境的文人画风格
下表摘编自徐光启的《农政全书》材料表明在农学研究中,徐光启
农作物 | 相关记述 |
稗 | “稗多收,能水旱,可救俭岁。” |
大豆 | “保岁易为,宜古之所以备凶年也。” |
芋 | “可以救饥馑,度凶年。” |
A. 注重农作物品种的改良
B. 重视农作物的备荒价值研究
C. 认为水稻供应不足以度荒
D. 认识到发展水利的重要性
《天工开物》一书,书名取“天工人其代之”“开物成务”之义。当时士大夫对这部书不屑一顾,后来乾隆时编《四库全书》,不予收录,民间因此更不敢印行。这部书在19世纪传入欧洲后,被誉为“17世纪中国科技的百科全书”。这种差异根源于当时中国
A.读书入仕的观念根深蒂固
B.生产方式没有质的变化
C.科技水平远远高于欧洲
D.文化专制阻碍了社会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