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七”是中国一个承上启下的年头。这一年,我们沉睡了十年的民族醒了,它彰显了一个民族对知识的渴求,对于中国历史来说,这是一个非常伟大的转折。这一转折性事件是
A. 卢沟桥事变 B. 双百方针的提出
C. 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 D. 恢复高考制度
以下人物及其观点所体现的共同诉求是
A. 学习西方,救亡图存 B. 广启民智,自强求富
C. 暴力革命,实现共和 D. 实现工业化,与西方商战
1903年,蒋百里在《民族主义论》中写道:“三十年来之制造派,十年来之变法派,五年来之自由民主派……”以下表述正确的是
A. “制造派”是指地主阶级抵抗派
B. “变法派”创办了第一所新式学堂
C. “自由民主派”推翻了封建帝制
D. 上述材料反映了近代中国政权更替频繁
伽利略在总结自己的科学研究方法时说:“这是一次为新的方法打开了大门,这种将带来大量奇妙成果的新方法,在未来的年代里,会博得许多人的重视”。这里的“新方法”是指
A. 主观臆断后的实践验证 B. 根据国情进行理论研究
C. 实验和数据运算相结合 D. 总结前人的物理学成就
康有为提出“泯中西之界限,化新旧之门户”,他强调“中学为体”以传承儒学,“西学为用”以西化儒学。即用西学对儒家思想和制度进行变更以革新,主张中西文化可以而且应当交融汇通。该思想
A. 主张“师夷长技以制夷”
B. 成为维新变法的指导思想
C. 与洋务运动的“中体西用”思想本质相同
D. 产生的背景是八国联军侵华导致民族危机加深
费正清在《传统与现代》中说“中国的政治生活一旦失去了天子的存在就不可避免地走向了崩溃,因为此时的国家首脑已经得不到传统礼教对至高权威持有者的敬畏了”。费正清这句话旨在说明
A. 辛亥革命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B. 新文化运动批判封建礼教的彻底性
C. 维新变法保留君主实行君主立宪的合理性
D. 辛亥革命后中国社会秩序重构的艰难曲折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