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成立后,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形势,叶剑英援引历史典故说:“魏、蜀、吴三国鼎立,诸葛亮的战略方针是‘东联孙吴,北拒曹魏’,可以参考。”这一外交思路最有可能出现在20世纪
A.50年代初期
B.60年代初期
C.70年代初期
D.80年代末期
《人民日报》评论说:国家不分大小强弱,在国际关系中都应该享有平等的权利,它们的主权和领土完整都应该得到尊重,而不应受到侵犯。……任意摆布亚非人民命运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它评论的是
A.日内瓦会议
B.万隆会议
C.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得到恢复
D.“上海五国机制”
有学者评价某次国际会议:“新中国外交官第一次在异国集中面对世界各主要大国,参与讨论解决当时世界上最敏感和最重要的地区冲突,为亚洲和平做出了重要贡献。”如此评价是基于这次国际会议上
A.中国政府首次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B.联合国五个常任理事国首脑举行了首次会晤
C.达成《关于恢复印度支那和平的日内瓦协议》
D.周恩来鲜明地提出了“求同存异”的方针
周恩来在一次国际会议上说:“中华人民共和国对于目前正在她的邻邦进行的战争和战争扩大的危险,不能不加以密切的注意。中国人民认为:朝鲜战争停止了,现在,‘印度支那’战争同样应该停止。”这次会议应是
A.万隆亚非会议
B.日内瓦会议
C.第26届联大
D.朝鲜停战会议
毛泽东认为:“1950年《中苏友好互助同盟条约》的签订,便利我们放手进行国内的经济建设和共同对付可能出现的帝国主义侵略,争取世界的和平。”这表明新中国的外交政策
A.是国家利益和意识形态的结合
B.具有包容性和开放性
C.由革命外交向国家外交的转型
D.取决于地缘政治的考量
1950年中印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印度成为第一个与新中国建交的非社会主义国家。1953年,周恩来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处理中印关系的原则,1962年,中印两国发生边界冲突。由此可见,影响中印两国关系的主要因素是
A.不同社会制度的差异 B.美苏冷战的时代背景
C.历史遗留问题的分歧 D.和平共处原则的共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