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阅读下列材料  材料一 “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于西人之上……独火器万不能及...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于西人之上……独火器万不能及……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外国利器,觅制器之器,师其法,而不必用其人。 ”

材料二  变法之本,在育人才,人才之兴,在开学校,学校之立,在变科举。而一切要其大成,在变官制。

材料三  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的一切黑暗。

请回答:

(1)材料一所体现的核心主张是什么?属于近代中国那一派别的观点?

(2) 材料二的观点属于那一派别? 为实现其变官制的理想,该派提出了怎样的政治主张?

(3) 材料三的作者是谁? “两位先生”指的是什么?

(4)据上述材料,试说明中国向西方学习经历了一个怎样的发展历程?

 

(1)中体西用(或学习西方先进技术);洋务派 (2)资产阶级改良派;建立君主立宪制(或主张开议会、设议院、兴民权等也可) (3)陈独秀;民主、科学 (4)学器物、学制度、学文化(按顺序得3分否则不得分) 【解析】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一“学外国利器,觅制器之器,师其法”归纳回答;第二小问从洋务派回答。 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二“变法之本,在育人才,人才之兴”归纳回答;第二小问依据维新派主张回答。 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三“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归纳回答;第二小问从民主科学回答。 结合所学从近代国人学习特点依据先进技术到学习外国的政治制度,再到学习外国的政治思想思考回答。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战国后期,诸子已开始尝试以自己的学说统一思想。…… 《吕氏春秋· 不二》 篇宣称: “听众人议以治国, 国危无日矣。” “散一则治,异则乱。一则安,异则危。” 思想大一统被提到了十分醒目的位置。

——张岱年、方克立主编《中国文化概论》

材料二  (李斯上奏,建议秦始皇采取强硬措施) “非秦纪皆烧之;非博士官所职,天下敢有藏《诗》、《书》、百家语者,悉诣守尉杂烧之;有敢偶语诗书者弃市;以古非今者族;吏见知不举者与同罪; 令下三十日不烧, 黥为城旦。 所不去也, 医乐卜筮种树之书。 若欲有学法令,以吏为师。”秦始皇采纳了李斯的建议,“下焚书之命,行偶语之刑”,从而造成了中国文化史上的一次空前浩劫。战国时代蓬蓬勃勃的自由学术空气被窒息,广袤的思想原野上,万马齐喑。   

——张岱年、方克立主编《中国文化概论》

材料三  董仲舒向汉武帝建议说: “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 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汉书·董仲舒传》

请回答:

(1)材料一诸子学说中哪一流派的思想对当时的社会影响最大? 原因是什么?

(2)材料二中“造成了中国文化史上的一次空前浩劫”是指哪一历史事件?

(3)概括材料三中董仲舒的观点并指出董仲舒的“新儒学”有哪些新观点?

(4)三则材料反映了思想界怎样的发展的趋势?

 

查看答案

阅读春秋战国时期,一些思想流派的言论:

材料一  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材料二  古者圣王之为政,立德而尚贤。 ……自贵且智者为政则治,自愚且贱者为政则乱, 是以尚贤之为政本也。

 

材料三  不尚贤,使民不争;……大道废,存仁义; ……法令滋章,盗贼多有。故圣人云: “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

 

材料四  夫严刑者,民之所畏也;重罚者民之所恶也。故圣人陈其所畏以楚其衰,设其所恶以防其奸,是以国安而暴乱不起。吾以为明仁义爱惠之不足,而严刑重罚之可以治国也。                                          

——引自《中国通史参考资料》

请回答:

(1)以上言论分别代表怎样的思想流派?都是围绕什么中心问题展开的

(2)上述材料反映了当时怎样的思想局面?该思想局面出现的原因有哪些?

(3)上面的各种主张中,哪一种对后世影响最大原因是什么

 

查看答案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回答了( )

A. 社会主义本质    B. 军事建设问题    C. 经济发展问题    D. 党建问题

 

查看答案

下列观点属于邓小平理论的是( )

A. 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    B. 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

C. 实行人民民主专政    D. 用“和平赎买”方式改造资本主义工商业

 

查看答案

毛泽东思想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毛泽东思想成熟的标志是( )

A. 新民主主义论    B.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C. 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    D. 真理标准问题讨论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