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在不同时期呈现出不同的学术语境和精神气候,如“五四”时期的“反传统——启蒙”,再如20世纪三四十年代的“反帝——救亡”……。据此判断,“五四”时期对义和团运动的评价处于主导地位的核心词最有可能是
A. 迷信落后
B. 爱国进步
C. 救亡图存
D. 正义理性
1911年5月,作为“预备立宪”的成果,清政府出台了一个皇族占多数的内阁,人称“皇族内阁”,立宪派的政治理想化为泡影,许多立宪派成员对清朝彻底失望。这一事态
A. 促进了维新改良思想的传播
B. 推动了同盟会转向武装起义
C. 使立宪派成员淡出政治舞台
D. 有利于扩大武昌起义的声势
晚清时期有人主张:“欲图自强,莫亟于广兴学校,而学校本原之本原,尤莫亟于创兴女学。”1898年维新志士创办经正女学,以期“相夫教子、宜家善种、兴国智民”。这表明女校创办
A. 适应民族救亡的需要
B. 未突破传统的儒家思想
C. 服务于维新变法运动
D. 提高了妇女的社会地位
清末爱国人士黄遵宪在给好友的信中写道,“新约规定,天旋地转”,“东南诸省所恃以为藩篱者,拱手而让他人之”,“敲骨吸髓,输此巨款,设机造货,夺我生产”。信中的“新约”
A. 结束了清廷的闭关锁国政策
B. 开始了中国半殖民地化进程
C. 拓展了列强经济侵略的方式
D. 使清政府成为“洋人的朝廷”
1857年底,英法联军攻陷广州后,在两广总督府发现了《南京条约》等第一批不平等条约的批准文本,这些本应由中央朝廷保管的重要文件却在地方官府发现。这主要是因为当时
A. 条约涉及广州便于执行
B. 传统夷夏观念根深蒂固
C. 交通不便条约就近存放
D. 条约丧权辱国不敢上奏
杰里·本特里在《新全球史》说道:“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时,人类有文字记载以来最严重的一次流感发生了,……已经夺去了2000多万人的生命。……第一次世界大战并不是导致1918—1919年流感的直接原因,但是战时陆路和海上贸易可能导致了这场传染病的蔓延。……从北极的小村庄、印度和美国拥挤的城市到欧洲的战场。”这表明
A. 工业革命对社会生活产生负面影响
B. “一战”是导致疾病传染的主要原因
C. 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加速疾病传播
D. 高效率的交通运输使得人口流动频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