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对1921-1925年中国7个省17处田场(农民家庭)的调查,全部生活资料约三分之一以上是购买的,全部农产品一半以上用于出售。此调查说明
A. 传统自然经济已被打破 B. 中国越来越卷人世界市场
C. 中国各地消费水平不同 D. 农民土地经营权得以扩大
有学者认为:“随着经济的跨国化,特别是金融市场以及工业生产的跨国化,民族国家的政府今天越来越发现,为了保持国际竞争力,自己不得不忍受诸如失业率持续上涨,少数群体不断被边缘化这样的后果。”该观点.
A. 表明作者对经济全球化持反对态度
B. 认为经济全球化伴生一系列社会问题
C. 说明经济全球化有利于缓解民族矛盾
D. 强调经济全球化阻碍了民族国家的强大
1880年,清政府修建唐山到胥各庄的“唐胥铁路”。1887年展筑至芦台,1888年又展筑至塘沽和天津,时称“津唐铁路”。“津唐铁路”修建产生的直接影响是
A. 标志中国交通近代化的起步 B. 有助于解决开平煤矿煤的运输问题
C. 诱导了中国民族工业的产生 D. 抵制了列强的经济侵略
1903年,湖南第一女学堂创办,第二年湖南名儒王先谦纳女学生为妾不成,指使巡抚上折称“湘省女学并无实用,徒为伤风败俗”,导致学堂被清廷查封。1905年,朱剑凡以办“家塾”之名偷办女校,为周南女校的缘起。这主要反映出清末
A. 地方守旧势力与官府勾结 B. 新政推行在地方举步维艰
C. 女学社会基础尚不广泛 D. 女权兴盛已成滚滚潮流
1921年7月8日,北洋政府成都警厅发布《严禁妇女再剪发》告示。一石击起千层浪。巴金等人所办的《半月》因女子剪发问题,连续两期刊载了袁诗尧、吴先忧的《女子剪发与警厅》、《禁止女子剪发的谬误》等文章,对警厅“告示”首先发难,批驳了警厅的“告示”。该现象表明
A. 剪发成为当时妇女的普遍选择
B. 成都民众的社会心态更为开放
C. 近代报刊推动社会生活的变迁
D. 妇女成为了社会风尚的引领者
1935年4月成立的资源委员会是南京国民政府主管重工业的主要机构,其所办各厂矿,分布均远离沿海,规模较大的钢铁、机器、电工器材等厂大都设在湖南,其余金属矿、煤矿、电厂多选择川、陕等内地省份。国民政府的着眼点是
A. 发展经济以便剿灭中国共产党和红军
B. 为应对日本扩大侵略作持久抗战准备
C. 加强中西部开发以改善民族工业布局
D. 与地方实力派争夺利益与经济主导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