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明朝对漕政管理极为重視,建立了从朝廷到州县的管理机构,“行漕法规得到健全和完善,产生了支运、兑运和直达制度。明永乐十三年(1416年)以前,漕运由粮长和里长等民役完成。会通河重修之后,漕粮远距离运抵北京,“民解”难以完成,于是明朝采用了支运法,由民户和军队相结合运粮。规定各地农户将税粮就近运到运河沿岸的淮安、徐州、临清、德州等粮仓,再由编定的官军分段沿河接运到通州。明宣德年间,因民役运粮耽误农时,同时军队运粮又多空舟往返。宣德五年(1431年),又推行了兑运法。即规定各地农户将税粮各自运到所在的州县府,兑交给那里驻守卫所军队,由军队再沿运河直运到通州。兑运法的实施,使官运的路程南移,民运的路程相应缩短。明成化七年(1472年),又进一步推行直达法,规定由负责漕运的官军直到河南漕粮府州县码头领兑,直接运到通州,即由运军赴江南、南京附近的水次交兑,农民不必亲自赴淮、徐等仓交纳但军运路程延长农民需要付給运军的加耗运费亦有相应增加。从此漕运由民运转变为军运,官军运粮则成了南粮北运的主力。纵观明代漕运制度的演变,民运部分日益减少,而军运漕粮占主导地位,并最终取代了民运。
——整编自百度《试述明代漕运制度的变革》
(1)概括指出明代漕运改革的特点。
(2)概括明代漕运改革的历史作用。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不同学者对20世纪以来世界格局的发展有不同的理解
上述两表为冷战前后世界格局的不同认知。从表中提取相关的历史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写明论题,阐述明确,可从一个或多个角度进行分析)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中国古代具有丰富的环保思想。我们的先人很早就认识到:“畋不掩群,不取麇夭;不竭泽而渔,不焚林而猎。”《荀子·天论》中说:“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并主张“制天命而用之”。汉代淮南王刘安指出:“教民养育六畜,以时种树,务修田畴,滋植桑麻。”在环保的措施上,商鞅变法规定“弃灰于道者被刑”,甚至“断其手”。秦汉以后,山林川泽归少府管理,具体分管的有林官、湖官、陂官、苑官和畴官等。宋太祖下“禁捕诏”,宋真宗下“禁捕山鹧诏”。明清时期,宗族制定族规,进一步强化了环境保护措施。
——摘编自张涛《中国古代的环境思想与实践》
材料二从18世纪60年代开始,英国开始了工业革命。煤得到广泛使用,煤燃烧时释放的滚滚浓烟成为人们津津乐道的工业革命特色。纺织业的发展带动了化学工业的发展。人们不久就发明了将氯转化为漂白剂的技术。钢铁业的发展.导致英国砍伐大量的树木。随着工业城市的发展,城市人口密集,排水沟设施不全,各种疾病困扰着人们。面对日益严重的环境污染,1831年成立了中央卫生调查委员会,倾听社会声音。在各地设立卫生医官,负责治理地方环境。1847年,英国议会通过了《河道法令》和《公共卫生法》,不久又颁布了《工人阶级住房法》,改造贫民窟,改善人们居住环境。
——摘编自李宏图《英国工业革命时期的环境污染和治理》
(1)根据材料一,概括古代中国环保思想的主要内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古代中国环保思想实践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二,指出导致英国环境恶化的原因,并结合材料一及所学知识分析古代中国与近代英国环境保护实践的异同。
1947年,马歇尔宣称,欧洲国家应主动联合起草一个欧洲复兴计划,这是欧洲各国自己的事,但需要美国的帮助。1950年,美国国务院指出,目前欧洲一体化的发展不足以解决德国问题,希望欧洲国家能有实质性举措,给欧洲一体化新的活力。这说明美国
A. 对欧洲的联合起到了一定推动作用 B. 以实际行动干预欧洲一体化的进程
C. 希望德国对欧洲一体化发挥主导作用 D. 把欧洲一体化作为其经济援助的前提
1928年苏联私人企业在工业企业中的比重为28%,到了1933年已降至0.5%,在农业中,私人经济在同一时期由97%下降到20%,零售商业则从24%下降到零。这表明当时苏联
A. 经济发展方式发生变化
B. 国民经济恢复任务已经完成
C. 已经由农业国变为工业国
D. 生产资料所有制改造已经完成
18至19世纪,欧美作家笔下“地球是人类的母亲”,“动物都是人的朋友”等,“他们谋求一种隐喻以把好的纯朴的自然状态与(假设的)邪恶的人类行动和科学工业世界的败落及世界观相对比。”这些作品主要表达
A. 对科学发展的期盼
B. 对理性社会的追求
C. 对自然风光的向往
D. 对西方文明的忧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