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小平曾指出:“贫穷不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必须大力发展生产力,逐步消灭贫穷,不断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实现共同富裕。”邓小平这一理论主要针对的问题是
A. 如何实现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
B. 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C. 要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和怎样建设党
D. 什么是发展、为什么发展和怎样发展
“大凡受过教育的中国人尽管可能听不懂彼此的方言,却能阅读同样的书籍……”这表明
A. 汉字有利于国家统一
B. 文字是可以用来记录社会现象的
C. 汉字推动了经济发展
D. 统一文字有利于文化传承和交流
学者王杰认为,明末清初的社会大变动,使得思想家们把关注的目光从“游谈无根”的泥潭中转向社会,转向现实,经世实学思潮兴起。经世实学思潮兴起的根源是
A. 思想守旧与僵化
B. 君主专制空前强化
C. 商品经济的发展
D. 文化控制有所松动
据《汉书》记载,汉宣帝本始四年夏四月壬寅,郡国四十九地震。(宣帝下罪己诏)诏曰:“盖灾异者,天地之戒也。朕承洪业,奉宗庙,托于士民之上,未能和群生。乃者地震北海、琅邪,坏祖宗庙,朕甚惧焉。”材料反映的天人感应思想有利于
A. 限制君权过度膨胀
B. 教导百姓积德行善
C. 巩固中央集权统治
D. 打击地方割据势力
有学者认为,墨子的爱比孔子的爱更为现代人所需要。据此可以推断
A. 墨子的爱具有阶级属性
B. 墨子的爱不利于兼并战争
C. 墨子的爱没有等级差别
D. 墨子的爱可消除社会矛盾
《左传》记载,卫国人仲叔于奚立下大功,拒绝国君分封城邑,而请求获赐只有诸侯才能用的繁缨。孔子对此评论说:“惜也,不如多与之邑。唯器与名,不可以假人,君之所司也。”材料表明
A. 诸侯可以在本国多次实行分封
B. 孔子主张以严刑峻法治理国家
C. “假人器名”会危及君主专制
D. 孔子力图维护传统的等级秩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