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美国城市化是通过人口、工厂及各种机构向城市流动,而不是通过城市人口的 自然增长和工业经济的自我发展来实现的。在强烈地追求经济效益的市场机制的作用下, 企业必然向地理位置优越、社会经济环境有利的空间(城市)聚集。工厂企业聚集城市促 使乡村经济向城市经济转化。……城市居民接近工厂和劳务市场,可最大限度地选择报 酬较高的工作,并可以节约工作往返所需要的交通费用,同时还能充分利用城市公共设 施为已服务。城市街区光怪陆离,城市生活丰富多彩。城市众多的公共设施为居民带来 了方便,使人们享受了现代文明。城市繁荣和物质富裕,使其居民的收入远较乡村优厚。 据 1890 年的统计,城市居民平均家庭财富超过 9000 美元,而农村家庭则为 3250 美元, 收入差距甚为悬殊。工业化时期,人口大规模地向城市流动,去开拓新的领域,追求新 的成功。这种精神使美国的城市化得以迅速完成。
——摘编自李庆宇《美国现代化道路》
材料二 抗日战争爆发以后,我国工业布局不得不进行大方位的调整。国民政府在抗战 紧急状态下,为保存抗战力量,支撑危局,动员沿海及沿江的工厂大批内迁。将以上海 为中心的工业重心,以长江为中轴,由东部向以重庆为中心的西部地区转移。据不完全 统计,抗日战争时期沿海及沿江地区大约有超过 1000 万人先后迁移到西南和西北区域。 在这些地区,拥有全部内迁工厂的 1/3,共 200 余家工矿企业,包括兵工、冶金、机械、 纺织、炼油、烟草等行业,它们集中了我国战时内迁工业的精华,成为战时生产军需和 民用物资的主要基地。1937 年 12 月 1 日,国民政府主席林森率领文官、参军、主计等处 人员在重庆开始办公。国民政府定都重庆,不仅带动了军政、文教、工矿企业大量迁渝, 也使得重庆城市人口迅速增加,重庆成为了全国的政治和军事中心。
——摘编自张忠伟《论抗战时期国民政府迁部对重庆城市化的影响》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美国城市化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国民政府迁都对重庆城市化的影响。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中美两个时期城市化的特点。
2016年中国股市开市第一天上证指数暴跌7%,触发熔断机制,并带动美股收跌,道琼斯指数录得2008年以来最差开局,标普500指数和纳斯达克指数录得2001年以来最差开局。同时,英股富时100指数收低2.39%、法股CAC指数急跌2.47%、德国DAX指数重挫4.28%。上述现象反映了( )
A. 世界经济朝制度化、体系化方向发展
B. 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不断发展
C. 中国股市震荡是全球股市大跌的源头
D. 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趋势不断发展
下表是1935-1936年美国收入分配状况。据此可知
| 占总人口比例 | 占总收入比例 |
无产者 | 40% | 13.3% |
中产者 | 20% | 14.1% |
有产者 | 40% | 72.6% |
A. 大萧条使美国经济严重衰退
B. 罗斯福新政未触及劳资矛盾问题
C. 罗斯福新政未缓解经济危机
D. 新政期间贫富差距问题依然严重
《四月提纲》发表不久,列宁在《两个政权》中强调:“一切革命的根本问题是国家政权问题。不弄清这个问题,便谈不上自觉地参加革命,更不用说领导革命。”这表明列宁
A. 强调两个政权并存局面不可避免
B. 坚持全部政权归苏维埃的观点
C. 肯定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长期性
D. 提出与临时政府合作的必要性
马克垚主编的《世界文明史》中写道:“牛顿革命的影响远远超出了自然科学的范畴,事实上极大地改变了整个欧洲思想界的精神气候。”这主要说明牛顿革命
A. 激发了法国人极富玄想的探索精神
B. 促进了文艺复兴运动的开展
C. 确立了理性化或科学化的思维传统
D. 推动了宗教改革运动的兴起
德国是最早探索福利政策的国家。19世纪80年代,德国相继颁布了《法定疾病保险》《法定事故保险》和《伤残养老保险》等一系列法令,建立起当时堪称世界典范的福利制度。德国取得这一成就的决定性因素是
A.国家统一的需要 B.健全民主法制的需要
C.君主立宪政体的确立 D.社会经济结构转型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