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6年元旦,李大钊在《青天白日旗帜之下》一文中明确提出:“青白化是革命的象征,赤化亦是革命的象征;赤色旗是世界的阶级革命的旗帜,青天白日旗是中国民族革命的旗帜,是东方被压迫民族革命的先驱。”此文在当时的意义是
A. 促进了国民革命
B. 传播了马克思主义
C. 肯定了辛亥革命
D. 推动了中共成立
在推翻清王朝的过程中,出现了以章太炎等人为代表的“反满”的“一民主义”。这种思想侧重民族光复,主张排除一切满族。胡汉民也承认:“正惟‘排满’二字之口号,极简明切要,易于普遍全国。”造成这一状况的主要原因是
A. 人们对孙中山民族主义的错误理解
B. 政治革命与社会革命的任务不紧迫
C. 当时人民大众与满清王朝矛盾尖锐
D. 革命党人试图以此来唤醒广大民众
胡适在《文学改良刍议》中提出了“不用典”的主张,但又认为,“狭义之典,工者偶一用之,未为不可”。而钱玄同由义正言辞地表示,“凡用典者,无论工拙,皆为行为之疵病”。这主要反映出
A. 新文化阵营内部分歧的存在
B. 新文化运动存在偏激的一面
C. 新文化运动阵营已彻底分裂
D. 胡适试图调和新旧阵营矛盾
陈延年烈士是陈独秀的长子,1919年1月曾与黄凌霜等组织无政府主义进化社,并创办《进化》杂志。后来他与黄凌霜都先后加入了中国共产党。这表明
A. 无政府主义违背了社会发展规律
B. 马克思主义逐渐被广大青年接受
C. 马克思主义符合中国社会的需要
D. 无政府主义运动遭到了彻底失败
在近代,中国传统文化的忧患意识、变易观念、华夷之辨、民本思想等精神传统,通过现代诠释获得了新的生命,转换为近代救亡意识、“变法—自强”思潮、革命观念以及近代民族主义、民主主义等。这在本质上体现了
A. 中国的现代化发展迅速
B. 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
C. 西方文化冲击日益深入
D. 近代中国社会的变迁剧烈
郑观应曾担任上海机器织布局总办,离职多年后,织布局因外放之款收不回而出现亏损。经查系继任总办挪用公款所致,但他却攀诬郑观应经营不善,最后郑观应只得垫出两万两白银了结此案。此案有可能使郑观应产生的新思想是
A. 师夷长技
B. 变革政体
C. 思想改造
D. 革命救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