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学者认为:孙中山是移风易俗的倡导者,也是有世界影响的伟人。这两种评价体现的分别是
A.革命史观、现代化史观 B.社会史观、整体史观
C.全球史观、文明史观 D.生态史观、社会史观
“(它)毕竟使中国人看到了另一个陌生的世界,看到了那个世界的部分,并设法把这部分引进到中国来,而成为中西文化频繁接触后的当时两者可能结合的一种形式……给僵化的封建文化打开了缺口。”材料评述的是
A. 经世致用
B. “中体西用”
C. 维新思想
D. “兼容并包”
《红楼梦》中写道:“市井俗人,喜看理治之书者甚少,爱看识趣闲文者特多。”材料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A. 商品经济发展市民阶层壮大
B. 传统的儒家思想受到冲击
C. 民主进步思潮产生
D. 文化专制进一步强化
1900年,在甘肃敦煌发现的木刻印刷物《金刚经》,末尾题有唐“咸通九年四月十五日”等字样。扉页上是释迦牟尼说法图。印品雕刻精美,图文浑朴凝重,印刷浓厚匀称,清晰显明。由此判断正确的是
A. 活字印刷术提高了印刷效率
B. 唐代雕版印刷进入黄金时代
C. 此经书是我国最早的印刷品
D. 印刷术推动佛教在中国传播
有学者认为:中国古代科技固然成绩突出,但“这些成果技术方面停滞于农业和手工业的经验工艺的水平上,在理论上始终贯穿着天人合一的思想,以变幻莫测的道、气等概念来建构学术体系,……混有大量的荒诞不经的反科学的成份。”这主要表明中国古代科技
A. 求善而不存真
B. 缺乏理性精神
C. 具有很强的封闭性
D. 落后于西方国家
先秦诸子中有人认为:“伏羲神农教而不诛,皇帝尧舜诛而不怒(过分),及至文武,各当时而立法,因事而制礼。”为此,他得出的结论是
A. 天行有常制天命而用之
B. 弱者,道之用,反者,道之动
C. 法古无过,循礼无邪
D. 治世不一道,便国不必法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