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秦统治者不断扩大自己的属地,征服一个又一个国家。当时的人恐怖地称“秦为野兽”,把秦无情的扩张称为“蚕食”。到公元前221年,秦统治者成为全中国的主人,他采用了始皇帝的称号,他的继承人将为“第二个皇帝”,这样一代代的传下去。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秦始皇废除了分封制,不过,汉皇帝更注重实际且谨慎,他先略微恢复一点分封制,然后将其削弱到微不足道的地步。在开头时,他将封地授给他的儿子们和近亲,不过这些封地的面积比以前周代的封建国家的面积要少,而且被散置在由国家直接治理的行政区之间。后来,到公元前127年时,皇帝又下了一道法令,规定嫡长子只能继承封地的一半,余下的封地给其他子弟。于是封地不断缩小,其重要性不断下降,仅仅成为大地产。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三明太祖认为:“自秦以下,人君天下者,皆不鉴秦设相之患,相从而命之,往往病及于国君者,其故在擅专威福。”
——《明太祖集》卷10
材料四黄宗羲说:“有明之无善治,自高皇帝(明太祖)罢丞相始也。”
——《明夷待访录》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秦统治者成为全中国的主人”后,为巩固“主人地位”所采取的政治措施。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西汉初年在地方实行的政治制度、产生后果及汉武帝采取的解决措施。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太祖废除宰相制度的原因,评析黄宗羲的主张。
公元前2世纪的罗马,行政长官必须根据当事人的陈述记录原告的请求、请求的原因、法官的任命及判决的要旨等,并形成一定程式的书状,后边有行政长官附加的事项。法官则要检查书状中所提出的事实,倾听双方的证词,审查双方的证据,并依据书状内容判断是否作出判决。据此可以推断当时的罗马
A.行政权力干涉司法事务 B.法官审理案件重视证据
C.司法审查程序较为严格 D.法律注重保护当事人利益
《罗马法》中关于私法的一条基本原则是“关涉大家的事需得到大家的同意”。这说明罗马私法
A. 旨在维护奴隶主贵族的利益
B. 保护罗马全体公民的私有财产
C. 适应了罗马帝国体制的建立
D. 体现了对公民个体权益的保护
罗马法规定,贷款月息不得超过贷款额的百分之一,超过此限额者应处以四倍于所得利息的罚款。这表明
A. 私有财产权不可侵犯
B. 债务人与债权人关系紧张
C. 高利贷已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
D. 运用法律调节借贷关系
公元前357年,罗马把借贷的最高利息限定为1/12,10年以后又把原有利率减半。公元前344年,通过延期债务偿付令,宣布禁止高利贷。公元前326年,通过新的法案,“债务人应以物品而不是人身作为其借款的抵押品”。这些变化说明了( )
A. 罗马人主要依靠习惯法来调整社会关系
B. 平民的不懈斗争推动公民法不断调整
C. 自然法精神在法律实践中获得充分体现
D. 万民法适应了帝国时代社会发展的需要
古代雅典不允许公民对城邦的利益漠不关心;哲人和学者不能遁入山野,必须到公民大会投票;任何公民不能拒绝担任官员;法律明确规定,发生政治争论时,公民不得中立,必须追随一派,反对一派,否则将予以严惩。由此可见,在古代雅典
A. 必须人人参政
B. 宣扬平等意识
C. 政治自由有限
D. 强调依法治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