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八百壮士》:“中国不会亡,你看那民族英雄谢团长;中国一定强,中国一定强,你看那八百壮士孤军奋守东战场;四面都是炮火,四面都是豺狼,宁愿死,不退让;宁愿死,不投降,我们的国旗在炮火中飘扬!飘扬!”歌词所反映的事件
A. 出现在抗日战争的防御阶段
B. 中共领导的游击战
C. 取得了抗战以来的最大胜利
D. 反映了国共合作抗日的情况
毛泽东在《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一文中提出:“农村斗争的发展,小区域红色政权的建立,红军的创造和扩大,尤其是帮助城市斗争、促进革命潮流高涨的主要条件。所以,抛弃城市斗争,是错误的;但是畏惧农民势力的发展,以为将超过工人的势力而不利于革命,如果党员中有这种意见我们以为也是错误的。”由此可以看出毛泽东主张
A. 坚决走以城市为中心的革命道路
B. 放弃城市斗争,坚决走农村革命道路
C. 指出农民是无产阶级的可靠同盟军
D. 提出中国革命分两步走战略
历史学家杨奎松在《中间地带的革命》中指出“长期苦于专制和武力之害,渴望和平与平等的大批中国知识分子,对于暴力、专政等等,往往有着一种本能的反感……当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政权在俄国诞生之后……是一向主张平等调和并反感专制压迫的广大中国进步知识分子所深恶痛绝的。”这说明五四运动之前
A. 十月革命对近代中国的影响甚微
B. 知识分子希望用温和的方式改造社会
C. 知识界对马克思主义的认识不全面
D. 社会主义已经成为不可抗拒的潮流
李大钊认为.五四精神除含有反抗强权世界,争取民族自由、解放外,还包含与民众结合、从事实际斗争的实践精神。材料表明五四运动
A. 是中国第一次反侵略的成功
B. 是学生领导的爱国运动
C. 开启了中国社会主义革命
D. 助推了中国反侵略进程
孙中山曾说:“余之谋中国革命,其所持主义,有因袭吾国固有之思想者,有规抚欧洲之学说事迹者,有吾所独见而创获者。”其中“规抚欧洲之学说事迹者”指的是
A. 民族主义
B. 民权主义
C. 民生主义
D. 君主立宪
中国古代以干支纪年,天干是“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地支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甲午战争发生于1894年,八国联军侵华的1900年应是
A. 己亥年
B. 庚子年
C. 辛丑年
D. 壬寅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