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罗马教会授意马丁•路德宣布放弃一己之见,然而路德说出了历史上著名的抗辩辞:“我不...

罗马教会授意马丁•路德宣布放弃一己之见,然而路德说出了历史上著名的抗辩辞:“我不能在教皇或教会之下委曲我的信仰……我只信奉《圣经》……我不能,亦不会放弃。”这里,路德坚持的“一己之见”是指

A. 废除罗马教会

B. 信仰即可得救

C. 王权高于教权

D. 简化宗教仪式

 

B 【解析】根据题干“我不能在教皇或教会之下委曲我的信仰”可知马丁•路德认为只要有虔诚的信仰,灵魂便可以获得拯救,他主张每个基督徒都有直接阅读和解释《圣经》的权利,B项正确。 马丁•路德主张在教皇或教会之下坚持自己的信仰,并未主张废除罗马教会,排除A。 马丁•路德改革时期,德意志正处于四分五裂的局面,缺乏强有力的中央政权,不可能提出王权高于教权思想,排除C。题干内容与简化宗教仪式无关,排除D 。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为B。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冯友兰在《中国哲学史》中指出,在封建时代,所有的君王都是从祖先承受君位,甚至秦始皇也不例外,只是到了汉朝情况不同了。汉高祖刘邦,出身布衣,而君临天下,这需要某种理论的支撑。这一理论

A. 为君主天人感应提供理论保障

B. 为中央集权提供了理论的依据

C. 阐述了君主受命于天的合理性

D. 糅合了佛教和道教的思想主张

 

查看答案

孔子主张重人事而远“天道”,孟子提倡“济天下”,董仲舒强调“圣人之为天下者兴利也”,降至宋明,理学家把提倡“正心、诚意、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思想的《大学》抬到了“四书”的地位。这说明儒家思想

A. 坚持追求天人合一的价值观念

B. 不断调整以顺应经济发展需求

C. 逐渐成为统治者加强专制统治的有效工具

D. 一贯强调积极入世和社会责任担当精神

 

查看答案

“在轴心时代,各个文明都出现了伟大的精神导师——古希腊有苏格拉底……中国有孔子……他们提出的思想原则塑造了不同的文化传统,也一直影响着人类的生活。而且更重要的是……它们在轴心时代的文化却有许多相通的地方。”这里“相通的地方”指

A. 都重视道德和教育的重要作用

B. 都代表被统治阶级的利益

C. 都强调个人的自由与权利平等

D. 都是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发展

 

查看答案

《中国社会史》认为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一种积极而又务实的思潮这一思潮基本上紧扣帝国建立前两百年整个政治生活所关心的两大实际问题:一是富国(为君主提供富强的物质手段),二是强兵(以兵力确保君主广泛的霸权或主权)。掀起这一思潮的学派是

A.道家                         B.儒家

C.墨家                         D.法家

 

查看答案

礼崩乐坏的社会大裂变,将原本属于贵族最底层的士阶层从沉重的宗法制羁绊中解放出来,在社会身份上取得了独立的地位,而积极于争霸事业的诸侯对人才的渴求,更大地助长了士阶层的声势。士的崛起,意味着一个以“劳心”为务、从事精神性创造的专业文化阶层形成,中华民族的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注定要受到他们的深刻影响。上述材料认为,百家争鸣出现的文化觉醒,最基本的原因是

A. 独立的知识分子阶层的形成

B. 贵族中的士阶层地位上升

C. 社会形成重文轻武的氛围

D. 教育不发达造成人才奇缺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