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董仲舒新儒学的基础是“天人感应”,认为“道之大原于天,天不变,道亦不变”,主张“...

董仲舒新儒学的基础是“天人感应”,认为“道之大原于天,天不变,道亦不变”,主张“屈民而伸君, 屈君而伸天。”以下对董仲舒新儒学的最佳理解是

A. 宣扬“君权神授”否定了王位世袭传统

B. 融合道家、法家和佛教思想丰富儒学

C. 强化君主集权的同时也主张限制君权过度膨胀

D. 新儒学从根本上脱离“为政以德”的仁政思想

 

C 【解析】材料“道之大原于天”指道(规律)来源于天,反映了天命的政治思想与政治秩序是统一的,“屈民而伸君,屈君而伸天”是指臣民要绝对服从于君主,“屈君而伸天”就是说君主要绝对服从“天”的意志,如果君主有错误,上天就会降灾害来警戒,C项能完整反映董仲舒的思想意图,故C项正确;董仲舒没有否定王位世袭,A项错误;董仲舒新儒学吸收的是道家、法家、阴阳五行家的学说,故B项错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受命之君,天意之所予也”强调君权神授;“屈民而伸君,屈君而伸天”体现了董仲舒以“天”制约天子,使天子必须“行仁政”的思想,D错误。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罗马教会授意马丁•路德宣布放弃一己之见,然而路德说出了历史上著名的抗辩辞:“我不能在教皇或教会之下委曲我的信仰……我只信奉《圣经》……我不能,亦不会放弃。”这里,路德坚持的“一己之见”是指

A. 废除罗马教会

B. 信仰即可得救

C. 王权高于教权

D. 简化宗教仪式

 

查看答案

冯友兰在《中国哲学史》中指出,在封建时代,所有的君王都是从祖先承受君位,甚至秦始皇也不例外,只是到了汉朝情况不同了。汉高祖刘邦,出身布衣,而君临天下,这需要某种理论的支撑。这一理论

A. 为君主天人感应提供理论保障

B. 为中央集权提供了理论的依据

C. 阐述了君主受命于天的合理性

D. 糅合了佛教和道教的思想主张

 

查看答案

孔子主张重人事而远“天道”,孟子提倡“济天下”,董仲舒强调“圣人之为天下者兴利也”,降至宋明,理学家把提倡“正心、诚意、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思想的《大学》抬到了“四书”的地位。这说明儒家思想

A. 坚持追求天人合一的价值观念

B. 不断调整以顺应经济发展需求

C. 逐渐成为统治者加强专制统治的有效工具

D. 一贯强调积极入世和社会责任担当精神

 

查看答案

“在轴心时代,各个文明都出现了伟大的精神导师——古希腊有苏格拉底……中国有孔子……他们提出的思想原则塑造了不同的文化传统,也一直影响着人类的生活。而且更重要的是……它们在轴心时代的文化却有许多相通的地方。”这里“相通的地方”指

A. 都重视道德和教育的重要作用

B. 都代表被统治阶级的利益

C. 都强调个人的自由与权利平等

D. 都是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发展

 

查看答案

《中国社会史》认为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一种积极而又务实的思潮这一思潮基本上紧扣帝国建立前两百年整个政治生活所关心的两大实际问题:一是富国(为君主提供富强的物质手段),二是强兵(以兵力确保君主广泛的霸权或主权)。掀起这一思潮的学派是

A.道家                         B.儒家

C.墨家                         D.法家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