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1953年3月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法...

19533月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法》第一条规定,“根据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第十二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由各民族人民用普选方法产生之。”下列对此材料的解读,不正确的是(  )

A. 此时政协会议代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职能

B. 各族人民都可以选举自己的人大代表

C. 共同纲领为此时中央人民政府的执政方针

D. 它说明社会主义民主制度在我国已经确立

 

D 【解析】《共同纲领》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于1949年9月通过的。它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制定以前的建国纲领,起了临时宪法的作用;1956年三大改造完成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D错误,符合题意。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1937821日,中苏两国签订了《中苏互不侵犯条的》,双方“约定不得单独或联合其他一国或多数国对于彼此为任何侵略”。此条约的签订

A. 有利于改善中国的抗战处境    B. 打破了美国对华的优势地位

C. 表明了国民政府抗战的决心    D. 是民族统一战线推动的结果

 

查看答案

“它产生于十九世纪四十年代,是在当时西欧几个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所固有的内在矛盾——社会化生产和资本主义占有制的矛盾一一社会历史条件下。”这里阐释了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最基本前提是

A. 资本主义迅速发展,其弊端日益暴露

B. 空想社会主义者提出的天才设想

C. 批判继承了19世纪优秀的思想成果

D. 参加革命实践,同工人保持密切联系

 

查看答案

(义和团那种举动就是当时中国人对于欧美的新文化之反动,对于他们物质进步之抵抗,伤亡枕籍,还是前赴后继,其勇锐之气,殊不可当,真是令人惊奇佩服,所以经过那次血战之后外国人才知道中国人民还是有民族思想这种民族是不可消灭 的。孙中山在这里称赞义和团运动

A. 反对欧美文化    B. 强烈的爱国精神

C. 抵制近代技术    D. 打败了侵华列强

 

查看答案

“鸦片战争前,清政府一直没有设置专管外事的机构,如有重大交涉事件发生,则由皇帝简派钦差大臣负责办理。第二次鸦片战争结束后,外国公使强行驻京,西方诸国相继在北京建立了使馆。咸丰十年,清政府宜布在北京正式建立专掌外交事务的专门机构——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A. 鸦片战争前中国已经开启近代外交的旅程

B. 清政府己彻底放弃了闭关锁国的对外政策

C. 中国以积极主动的姿态融入近代外交体系

D. 体现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时代特征

 

查看答案

孙中山在20世纪20年代曾提出“耕者有其田”的口号,但国民党当政后并没有实行这一政策。后来,中国共产党发动土地革命,使数百万无地少地农民获得土地。这一举措有助于

A. 国民革命的胜利    B. 缓和阶级矛盾

C. 巩固红色政权    D. 团结全民族抗战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